皇长孙的团宠日常+番外(482)
大明虽不能只说,但可以暗示,如若将来俺答死了,辛爱年事已高,大明可以扶持把汉承袭顺义王,如果他们双方愿意,也可以按照蒙古几千年来收继妻的习俗,撮合他们成婚。
方逢时又道:“板升是目前整个土默特部乃至漠南最富饶的地区,有许多汉民聚居于此,把汉不会愿意放弃此地,迁居别处。”
这的确是个棘手的问题,只要不傻,谁会放弃自己原本富庶的
领地,而跑去开荒。除非,后者带来的利益更大。
于是,朱翊钧厅堂中来回踱步:“首先,把汉因长期主持贡市有功,晋昭勇将军。”
“其次,朝廷正筹划在蓟镇也开设贡市,仍然交由把汉主持。如若他想在塞外,开垦荒地,建立村庄,甚至城池,朝廷也能为他提供匠人。”
“最主要的是,他不会失去板升,只是扩大驻牧范围,这样的条件,他应该不会拒绝。”
朱翊钧又派人回了趟京师,让吏部调出档案看看,当年蔡可贤罢官的原因。的确如方逢时所说,言官们弹劾他作风问题,其中用到了“媟亵”一词,也确实是高拱拍板,将他罢官。
后来,也有人看重蔡可贤的才能,举荐启用他。其中还有申时行——他们是同年。
可每次吏部讨论要不要用他时,总会有人站出来,提及这段黑历史,于是,又只得作罢。
这倒霉催的,少年登科的美男子,因为一则绯闻,毁了仕途。
看完之后,朱翊钧觉得,按照这群言官们如此严苛的标准,英宗也被蒙古人掳了去,夺门之变的时候就应该上疏弹劾,剥夺他当皇帝的资格。
既然蔡可贤有能力,那为什么不能用?说他与三娘子“同眠数夜”,当事人都没承认,又凭什么捕风捉影给人定罪。
朱翊钧认为,此等人才,就应该官复原职,继续让他出任山西按察司副使,巡察岢岚兵备道,履行与土默特部“一申盟誓,以结永好”的承诺。
这些天,朱翊钧天天和把汉喝酒、闲聊、切磋武艺,教他识字、读书,与他称兄道弟,短短几日,就建立起深厚的友谊。
朱翊钧道:“昔在至理,上下一德,以徵天休,忠之道也。天之所覆,地之所载,人之所覆,莫大乎忠。”
把汉茫然:“听不懂。”
朱翊钧知道他听不懂,故意引他来问:“世间治理之道,乃上下同心同德,以报神灵降福,这便是忠道。上天所覆盖的,大地所承载的,世人所能感知的,天天地万物,至理至德,乃是忠道。”
“言行专一,此乃忠道之起点;对家人忠贞,这是忠道之中;对一国效忠,才是忠道的最高境界。”
他笑眯眯的看向把汉:“听懂了吗?”
把汉愣了愣,又点点头:“好像有点懂了。”
朱翊钧搂过他的肩膀大笑:“不懂也没关系,这本《钟经》送给你,再让方总督给你寻一位先生,跟你回板升,教你读书。”
把汉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你太厉害了
,什么都懂,什么都会,武功还那么好,长得又好看。我见过那么多中原人,都没有你好看。三娘子日日念着的那个蔡可贤,也不如你好看。”
朱翊钧谦逊的笑了笑:“我也不是什么都好,你瞧,我的蒙古语就说得不好,还要你多教教我才是。”
“想不到,我也有东西可以教你。”把汉笑得更憨厚了,还有些小得意,忽然眼睛一亮:“不如,你跟我会板升,去看看我们的大草原。”
朱翊钧颇有兴趣:“我听说,板升建在丰州滩。”
“嗯!”把汉点头,“西边就是新建的库库和屯。”
朱翊钧说道:“丰州滩,古称‘敕勒川’,有一首歌,曲调已不可靠,词是这样的: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他生怕把汉听不懂,又给他解释了一番。把汉猛点头:“是是,我们那儿就是这样的,你跟我去看看。”
“呃……”朱翊钧倒是想去看看,旁边齐刷刷投来无数阻拦的目光,他只好找了个借口,“我还要回蓟镇复命。以后有机会,一定去看看。”
将朵颜卫迁居至宣府大同塞外,让把汉带人驻牧喜峰口外之事,朱翊钧并未参与,而是由方逢时告知三娘子和把汉。
他先宣读了大明皇帝的旨意,将“库库和屯”命名为“归化城”,取“归服而受其教化”之意。
俺答关于喇嘛僧和佛经的请求,大明朝廷也一应满足。
把汉那吉主持马市有功,晋昭勇将军,三娘子封为一品忠顺夫人,其长子不他失礼,由指挥佥事升指挥同知。
吴兑私底下还和他的义女分享了一则小道消息:那位蔡可贤蔡大人,不日就要官复原职。
三娘子立刻动身,回去向俺答请示。几乎不用她过多游说,光是听到能不费一兵一卒,扩大领地,兼并朵颜卫,俺答就笑得合不拢嘴,立誓要当好他的顺义王,永远效忠大明。
而后,朱翊钧又下了一道手谕给戚继光,先释放长昂,继续关押董狐狸和长秃。
首先,长昂是朵颜卫的都督,部落首领,由他组织族人迁徙,更有威望和号召力。
其次,长昂先是坠马,后又中了一枪,军医说过,即便治好,手脚皆费,目前来看,威胁较小。
最后,扣下董狐狸和长秃,也能牵制长昂和朵颜卫,以防中途生变。至于以后放不放,看他俩和朵颜卫的表现。
表现好,放回去过日子,表现不好,直接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