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长孙的团宠日常+番外(467)
一百年前达延汗当年统一东蒙古,建六万户:左翼察哈尔、喀尔喀、兀良哈,右翼鄂尔多斯、土默特、永谢布。
正德至嘉靖年间,俺答所在的土默特部崛起,蒙古各部再次分崩离析。图们的父亲打来孙常年与俺答交战,后惧怕被俺答所并,从宣府大同向东迁徙。
这帮蒙古人,闲来无事就内斗,谁也不服谁,只有侵扰大明边境的时候,才能团结起来。戚继光紧急调遣长城沿线驻军前去支援,又要留下足够的人手,以防蒙古人偷袭。
朱翊钧穿上戚继光留给他的金丝甲,又让陆绎把带出来的一队锦衣卫全都集结至御前,一共只有36人,却个个都是大内最顶尖的高手。
朱翊钧也不废话:“你们随朕去喜峰口,现在出发。”
“陛下!”他身边立时跪倒一片,陆绎、陆綵、刘守有、骆思恭、王安,只有冯保站在旁边,欲言又止。
朱翊钧并不给他们说话的机会:“不用劝了,谁再多说一个字,按抗旨处置。”
“……”
他都这么说了,没人敢再多说一个字。朱翊钧来到大门口,那里还有人拦着他。
王夫人手执一杆长枪立在总督府门口,身后左右各站着杨文通和王世琦。
王夫人见了他,也不参拜,也不下跪,虽然仍穿着一身大袖长衫,那气势却像个女将军:“戚继光走之前,把整个蓟镇托付给我,我就有责任保证这里每一个人的安全。”
她目光坚毅的看向朱翊钧:“也包括陛下。”
“若陛下执意要离开,那就从我身上踏过去!”
从南到北,从倭寇到蒙古,令人闻风丧胆的戚继光,在这个女人面前都得跪着嚎啕大哭。与她对峙,朱翊钧心中没有恼怒,更多了分敬重。
“夫人,”朱翊钧下马,竟是一把拉开自己的衣襟,“戚将军将这金丝甲留给我,就已经预料到,我不会甘心留在蓟镇。”
"此去前线,我心中的自由分从,夫人不必费力阻拦,你也拦不住我,咱们还是把力气留给真正的敌人吧。"
“……”
王夫人转念一想,他说的的确也有道理,也不迟疑,立刻改变主意:“杨文通,王世琦,你二人跟随陛下一起,务必以性命护圣上周全!”
朱翊钧立刻说道:“蓟镇也很重要,杨文通留下,王世琦跟我走!”
蓟镇到喜峰口,两百多里路,朱翊钧带着人跑了四个时辰,直到天快黑了,才到喜峰口。
他掀帘子进入中军大帐,戚继光看到他并不意外,但还是叹了口气:“陛下终究还是来了。”
朱翊钧一点不跟他拐弯抹角:“戚将军放心,我不是英宗。”
“……”
对祖宗大不敬对其他皇帝来说是大忌,他却时常把英宗黑历史挂嘴边,这也算是对自己的一种警示。
事实上,他带人来到前线营地,让哨兵通传,报的是李诚铭的名字和哨队编号,奉戚将军令,前来支援。
整个蓟镇驻兵十六万,只听说过小皇帝把表哥发配到边关来当兵,至于李诚铭究竟长什么样,也没几个人见过。
朱翊钧皱了皱眉头,仿佛觉得这时候提起英宗甚是晦气,又轻轻“呸”了一声。
“陛下……”
戚继光正欲说什么,被戚继光拦下:“别叫我陛下,我现在只是你手下的一个兵。”
“……”
戚继光见他一身浅灰色圆领锦袍,上面还绣着兰草,负手而立,贵不可言。
他手下可带不出这样的兵。
朱翊钧走到地图旁边:“先和我说说现在的情况吧,据说速把亥也掺和进来了。”
戚继光回道:“是,察哈尔部、朵颜卫和内喀尔喀部联合进犯我大明。”
朱翊钧问道:“领兵的将领分别是谁?”
“董狐狸,他的兄长长秃、侄子长昂、速把亥……”
他后面跟了一串名字,其实朱翊钧也分不太清谁是谁,但他敏锐的捕捉到,少了个人。
“土蛮不来?”
戚继光道:“他从不领兵。”
朱翊钧恍然大悟:“我还以为他们这些蒙古首领个个骁勇善战,亲自领兵。”
“察哈尔部乃是蒙古中央万户,以蒙古大汗直属部落自居,坐拥部众十万,六万精骑,虽有一统蒙古各部之心,却从不轻易涉险。”
朱翊钧点点头:“可惜了。”
“陛下……”戚继光想起他刚才的交代,又改口道:“小爵爷,明日你不可擅自出关,这是军令,切记!”
“是,”朱翊钧回答得干脆利落,“我记住了。”
天已经黑了,朱翊钧赶了一天路,也累了,和戚继光一起简单用过晚饭,就回营帐休息。想着明天一早,再登上长城,看看敌军的情况。
冯保伺候他更衣,二人闲聊,说起蒙古现在的情况,又提到图们。
朱翊钧不无担忧的说道:“我总觉得这个董狐狸,那个土蛮才是个大麻烦。”
他的感觉一点也没错,以前,俺答是世宗的心腹大患,现在俺答归顺,这个图们变成了大麻烦。
而当年打来孙东迁,与科尔沁部、海西女真、建州女真互通有无,提供精良马匹,为之后建奴入关打下基础。
对于现在的大明来说,董狐狸的朵颜卫,不过是跟着蒙古几个部落小打小闹,真正能够改变历史格局的正是图们和他的察哈尔部。
“陛下的担心有道理,察哈尔本来就是鞑靼最为重要的一个部落,现在俺答称臣,他便是大明最大的敌人。”
朱翊钧躺在毛毡上,掐指一算:鞑靼、女真、倭寇、欧罗巴人以及每年各个地方层出不穷的叛乱:“大明怎么那么多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