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皇长孙的团宠日常+番外(431)

作者:天予昭晖 阅读记录

陈有年实在觉得这个随口就要修改祖制的小皇帝实在荒唐:“微臣劝阻不了陛下,是微臣之过,只能请辞。”朱翊钧问他:“你为何做官?”

陈有年想也不想就回答道:“济世安邦,造福于民。”

“不对,不对,”朱翊钧说,“依朕看,你是为了在这些细枝末节的事情上给皇上添堵。”

“若是皇上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合你的心意,你就要撂挑子走人。”

“济世安邦,造福于民……你心里哪来的邦,哪来的民?你心里只装得下你自己那点好名声。”

“你的父亲陈克宅在贵州平定叛乱,那才叫济世安邦,造福于民。”

“你呢,你在一个公爵死后追封的问题上,与皇上赌气,动不动就谎称病了,要回家休息。”

“真到了国家和百姓危难之际,也指望不上你。”

“你比起你的父亲,那可差远了。”

“朕听说,你的先祖是宋朝名臣陈康伯。以后也别跟人提这事儿,陈康伯也觉得丢人。”

朱翊钧一顿输出,丝毫不给陈有年辩驳的机会,最后把他的那封请辞的奏疏丢到他的跟前:“回去好好想想,你若坚持有病,非得回家休息,朕也不拦你。往后,你若改变主意,可就回不来了。”

“若是想通了,还有匡扶社稷,经世安民的抱负,朕饶了你这次,就当什么也没发生过。回到吏部,照常办差。”

“别动不动就说请辞,朕不喜欢被人威胁。”

下来之后,朱翊钧就告诉张居正:“先生,我觉得考成法还应该加上一条。请辞的官员,若要再为官,须得重新参加科举考试。”

第195章 张居正一愣,这就……

张居正一愣,这就玩得有点大了,历朝历代也没有这样的规矩。

科举考试是当官的唯一门槛,一旦考过,就可以当官。今后无论是丁忧、辞官还是罢官,只要皇帝和朝廷重新启用,就可以立刻当官。

这也算是给读书人的一点保障,一旦更高,朝廷还不知道要闹得如何天翻地覆。

朱翊钧看出了张居正的犹豫:“张先生觉得不合适?”

张居正没有直接回答他,而是说道:“只怕这样,诸司臣工,地方官吏辞官离去的更多。”

朱翊钧仔细思索片刻,点点头:“先生说得是,毕竟要考虑到不同的情况,须得更加完备一些。”

“若是触犯律法,削籍罢官,那自然是不能再回来了。”

“若是主动请辞,那就得考虑清楚,想要再做官,就得重新参加科举考试。这样,对其他人才公平。”

“若是丁忧……”朱翊钧皱起眉头,“新科进士都要分配到各衙门观政,通过考核才能上任。”

“丁忧毕竟要三年,起复之后培训三个月吧。”

张居正没说话,一旁的吕调阳听得目瞪口呆:“陛下,丁忧乃是为为父母守制,这恐怕有些不近人情了吧。”

朱翊钧却道:“观政也可以改为两个月或者一个月,丁忧也只能两年或是一年。”

“若一年之内可不必观政和考核,直接官复原职。”

张居正仍是一言不发,只用一种复杂的目光看着朱翊钧。

吕调阳已经被他惊得说不出话来,半晌回过神,就“噗通”一声给他跪下了:“陛下,万万不可!”

朱翊钧问:“有何不可?”

吕调阳先给他磕头,又给他讲了个故事:“孔子的学生宰予,口齿伶俐,擅长辞辩。”

“拜在孔子门下以后,问道:‘父母去世,守孝三年,时间不是太长了吗?君子三年不习礼,礼义必定会毁坏;三年不奏乐,乐理一定会败坏。一年间,陈旧的谷子吃完了,新的谷子又成熟了,钻木取火的木材换遍了,守丧一年也就可以了’。”

“孔子回道:‘只守丧一年,你内心安不安呢?’宰予回答说:‘心安。’孔子道:‘你既然感到心安理得,你就这样做吧。君子守孝期间,即使吃美味佳肴,也感觉不到甜美,听到动听的乐声,也感觉不到愉悦,所以君子才不会这样做’。”

“宰予退出去之后,孔子对别的学生说道:‘宰予并非仁义君子!孩子生下来三年,才能脱离母亲的怀抱。为父母守孝三年,是天下共同遵行的礼仪’。”

朱翊钧点点头:“你说得对,我没有阻止天下人遵循礼仪,也没有阻止仁义君子为父母尽孝。”

“别说守孝三年,十年二十年都没问题。”

“但是,三年不在朝中,不理政务,不了解颁布的新政,一回来就想着位居要职,掌握大权,绝对不行。”

“官员的俸禄也是国库的银子,国库的银子是天下百姓缴纳的税赋。”

“既想要尽孝道,又想让天下百姓养着你,凭什么?”

“老百姓也有父母,他们的父母离世,他们也想在家守孝,你们这些为官的给他们发俸禄吗?”

“哼~”说到这里,朱翊钧冷哼了一声,“别以为我不知道,你们这些官员没几个真心想回家丁忧。太祖高皇帝规定,只能领一半俸禄。大明给官员的俸禄本来就低,一半还不够糊口。”

“蹉跎岁月,耽误升迁。三年时间,又有新科进士补充进来,未必能安排到理想的衙门和官职。”

“宣宗之后,夺情成了常态,其中自然有皇上不愿放归的能臣,但大多数都是主动谋求‘被夺情’。”

“正德年间,杨廷和父亲去世,武宗夺情,他以‘风化’和‘范俗’为由拒绝,还说首辅应尊重伦理亲情。一时间,被朝中官员传为佳话。从那至此,朝中再未出现夺情之事。”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