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长孙的团宠日常+番外(406)
“我甚至想,如果我让他开心一些,他陪伴我们的日子是不是也能长一些……”
“陛下,”看他如此悲伤的模样,冯保心疼坏了,劝慰道,“我想,有你的陪伴和照顾,最后的日子,先皇也是开心的。”
“真的吗?”
冯保认真的点头:“真的。”
朱翊钧推开马车的窗户,又看到远处那一片田野,如今已经种上了宿麦,朱翊钧说道:“明年一定会有一个好收成!”
冯保笑道:“承陛下隆恩。”
自张居正进《陈六事疏》后,他和朱翊钧师徒二人一起落实了饬武备中的团练乡兵。
很快,张居正就开始着手落实核名实,上疏推行考成法。
依据《大明吏律》:京官每六年一次“京察”,地方官每三年一次“大计”,这些都是对官员的考核。但长久以来吏治腐败,法令不行,这些制度或是流于形式,或成为党争的手段。
张居正多次提到要对这些陈旧的制度进行改革,奈何年轻的时候人微言轻,在世宗跟前说不上话,后来进了内阁,穆宗眼里只有高拱,他也说不上话。
无论如何,只有等到他的学生当了皇帝,他当上首辅,他才能没有阻碍的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张居正先让六部和都察院把所属官吏应办的事务定立期限,再分别登记于三本账簿上,一本由六部和都察院留底,另一本送六科,最后一本呈内阁。
而后,由六部和都察院按账簿登记,逐月进行检查。
官员每完成一件事务,就登记一件,反之必须如实申报,否则论罪处罚。
六科则要求六部每半年上报一次执行情况,违者限事例进行议处。
最后,内阁要对六科的督办再进行查实。如此,便形成六部和都察院考核京城和地方各衙门官吏,六科督办六部和都察院,内阁统领整个考成法的完整体系。
朱翊钧看完只觉得张先生太厉害了,这么短的时间,就能制定出这么详细的一套制度。
他在做皇太子的时候就看不惯这些官吏,只要抱上一位权臣的大腿,就可以为所欲为,丝毫不把朝廷的制度放在眼里,甚至当做自己排除异己的工具。
类似张四维这种,想休假就休假,想致仕就致仕,想回来就回来,当皇帝都没有他自由。
朱翊钧看不惯这种现象已经很久了,认为早就应该重新制订一套更详尽的考核制度来管管他们了。
考成法中提到:“立限考事,以事责人。”朱翊钧觉得也很好,规章制度摆在那里,做得好就赏,做不到就罚,有赏有罚,唯才是用,安职则畜,不安职则弃。
以往选拔人才,有时候论资排辈,有时候由大臣推荐,只要一人得道,什么亲戚、门生、乡里统统升官。
现在有了考核制度,埋头干活的实干家不至于被埋没,终于有机会得到重用,尸位素餐混日子的,也能暴露无遗。
朱翊钧却提出个疑问,张居正和冯保不约而同以一种惊异的目光看向他。
朱翊钧问:“依旧制,内阁乃天子辅臣,也受科道官监督。依照考成法,六科和都察院都由内阁监督,那谁来监督内阁呢?”
“!!!”
有些人的政治敏感度是天生的,朱翊钧就是,他几乎凭着直觉,就发现了考成法中隐含的政治目的——原本科道官位卑权重,能封驳天子诏令,也能弹劾内阁辅臣,上至皇帝,下到地方官员,都要受到他们的监察。
考成法却取消了他们两百年来的独立性,让他们受到内阁的监督,听从内阁的安排。
冯保稍微回忆了一下,万历四年,巡台御史刘台与他的恩师张居正反目,就在弹劾张居正的奏疏中提到:“居正定令,抚按考成章奏,每具二册,一送内阁,一送六科。抚按延迟,则部臣纠之;六部隐蔽,则内阁纠之。夫部院分理国事,科臣封驳奏章,举劾,其职也。内阁衔列翰林,止备顾问,从容论思而已。居正创为是说,欲胁制科臣,拱手听令。”
等一下,刘台现在在哪里?
冯保回忆了一下隆庆五年的进士名单,虽然他不是每个都记得,但这个名字不应该被他忽略。
但他实在想不起来了,想着下来之后,再查一下。
另一边,张居正回答朱翊钧的问题:“内阁乃天子顾问,自然由陛下监督。”
朱翊钧又问:“那谁来监督天子?”
张居正又道:“天子受命于天,御民安邦,自有上天监督。”
“不不……”朱翊钧笑道,“上天可管不了我,还是让天下人都来监督吧。”
冯保心道这话说得妙啊,就跟下象棋一样,形成一个完美的闭环,还把内阁的处置权掌握在了自己手中。
朱翊钧吩咐陈炬研墨,提笔御批,要求内阁把自己的职责也详细的写入考成法,以便考核。
他想了想又道:“我该做什么也写进去吧,方便天下人监督。”
张居正属实没想到,皇上竟然如此较真,不仅要考核内阁,还要考核自己。
写完,朱翊钧合上奏折,亲自递到张居正手中:“先生既已决断,便放手去做,无论如何,我都支持你。”
张居正只是把奏章拿给他看,却没想到,他能提出这么多意见,还要给内阁制定考核制度。
这样一来,到了朝堂上大臣们也无话可说,毕竟皇帝和首辅都要参与考核,其他人还有什么意见?
先把悠悠众口堵上,后面的一系列改革才能顺利推行。
年前,六部和都察院就将所属官员应办的事情分门别类的列出来,并且定立期限,分别登记在三本账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