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长孙的团宠日常+番外(321)
他刚走到门口,就有人迎上来向他行礼,不一会儿,管家游守礼就来了,恭恭敬敬的请他去正厅。
朱翊钧问:“张先生在家吗?”
“在,”游守礼躬着身,笑道,“说来也奇怪,老爷今日订好要出门拜访旧友,临上轿又改变了主意,不去了。”
朱翊钧笑道:“他知道我要来。”
说话间,张居正已经迎了出来,看到他倒是一点也不惊讶,携他的手往里走:“快进屋吧,外面冷。”
屋子里提前燃着炭火,很暖和。朱翊钧解下斗篷,随手抛给王安。张居正见他里面竟然只穿了件夹袄,生怕冻着他,赶紧又让人搬来个炭炉进来。
朱翊钧摆摆手:“我不冷,就是有些渴。懋修呢,不会又挨罚了吧。”
他说不冷,张居正仍是让人把炭炉放在离他不远处,又吩咐人上茶,笑道:“要不怎么说殿下聪明。他近日听了许多赞扬,狂得很。”
朱翊钧放下茶盏:“我去瞧瞧他。”
说着他就要往后院去,张居正赶紧拦下他:“他住那院子偏得很,我让人寻他过来便是。”
“好!”朱翊钧又坐了回去,“让敬修他们也一起来。”
不一会儿,兄弟几人就来了正厅,走在最前面的是张简修,他是兄弟几人中最活泼的,听到朱翊钧来了,立刻就往正厅跑,冒冒失失闯进来,看到朱翊钧就喊:“哥哥!”
张居正板着脸瞪他:“你还有点礼数没有?”
张简修吓得立刻缩了脖子,像个鹌鹑似的,要跪下来给朱翊钧行礼。
朱翊钧拉着他:“免了免了!”又捏捏他的鼻子,“可算没挂着鼻涕泡了。”
张简修怪不好意思:“哎呀,我都长大了!”
说话间,其他几人也到了。朱翊钧一眼就看到走在后面的懋修,他俩同龄,又投缘,向来最好。
朱翊钧三两步来到张懋修跟前,一把就抱住了他:“懋修弟弟我好想你呀!”
张懋修也会抱着他:“我也很想你,可我不能进宫,你也不来看我。”
朱翊钧现在又要读书又要练功,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一个月也就休息那么两三天,还得去帮隆庆批阅奏章,看皇后和弟弟妹妹,根本没时间,也没机会出宫。
掐指一算,他们竟然已经有两年没见了,但张懋修总不忘每年在他生辰时候给他送来礼物。
“我太忙了,没时间出宫。”
张懋修比他矮了近半个头,此时把头靠在他的肩上:“也对,你是太子,一定有许多事情。”
朱翊钧摸摸他的头发:“等你以后考中状元,就替我做事。”
“好。”
朱翊钧又回过头来,看着一旁的张敬修和张嗣修:“还有你们也是。”
张简修主动举手:“还有我,还有我。”
“你书都读不好,能做什么?”
一个清冷的声音从门边传来,朱翊钧循声望去,那里竟是站着一个少女,八九岁年纪,上身着妃色短袄,配月白织金马面。
朱翊钧第一反应是原来不止他一个人不怕冷。而后才反应过来,这姑娘眉眼和他的张先生长得一模一样。
第134章 众人都看着那姑娘……
众人都看着那姑娘,张简修撅了噘嘴,颇不服气:“你书读得好又怎样,女子又不能做官。”
那姑娘却道:“若是女子能做官,那些愚笨的男子岂不原形毕露。”
朱翊钧惊讶的看着姑娘,第一次听到这么有趣的说法:“我记得你,你叫若兰,是懋修的妹妹,张先生的女儿。”
张若兰扬起漂亮的眉眼打量着他:“我也记得你,你是皇太子,是我爹爹的学生,总来我家找三哥。”
张敬修说道:“若兰,不可对殿下无礼!”
张若兰双手交叠敛襟,躬身屈膝向朱翊钧行了一礼,端方娴雅,落落大方。
朱翊钧摆了摆手:“懋修的妹妹,那也是我的妹妹,免礼吧。”
张居正看向女儿:“你怎么来了?
女儿平日不爱凑热闹,总是呆在自己的院子里读书,今日倒是和兄弟几人一起来了。
张若兰走到父亲身旁,挽着他的手臂:“我见哥哥弟弟都来了,我也来瞧瞧。”
旁边兄弟四人默不作声的端正立着。换做他们,绝不敢这样与父亲撒娇。
张阁老儿子生了一大堆,女儿却只得这一个,从小就是捧在掌中的明珠。
许多相熟的好友,朝中重臣都知道:江陵爱女,小小年纪便有天人之姿。家里有年纪相仿的儿子,想要与他定下儿女亲家,都被他拒绝了。
说起来,朱翊钧尚未加冠,也是个孩子,与张家几个兄弟,尤其是张懋修关系都很好,甚至以兄弟相称,在张居正心中,倒也不是外人。
大过年的,孩子们在一起玩耍,家里也热闹。
朱翊钧赶紧让人把马车上的东西全都拿进来,挨个开始送礼。
他先拿出那个汝窑天青釉葵花洗:“我第一眼见到这支笔洗,就想到了张先生。”
他笑着将笔洗递给张居正:“雨过天晴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
张居正接过笔洗,汝窑釉质通透、细腻,如玉一般莹润,仿佛将碧空万里都盛在了这小小一方瓷器中。
而后,他又拿出两个盒子:“这是取庐山的松烟,大同府之鹿胶制成的松烟墨,已经有好多年了,硬得像石头一样。”
他把盒子递给张敬修和张简修:“此墨深重而不姿媚,浓黑无光,入水易化,也不知道你们喜不喜欢作画。”
而后又是一个盒子递给了张懋修:“这支笔送给你,店家说笔管上雕的是长江,我曾看过舆图,江陵就在荆江北岸,不知你见过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