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皇长孙的团宠日常+番外(137)

作者:天予昭晖 阅读记录

“都喜欢!”

听到他说都喜欢,张居正便笑了笑,在身后梦幻般的光影下,他一笑,这大街上来来往往的路人都失了颜色。

大明第一美男子,一点不开玩笑。

看到儿子这么开心,又这么依恋这位张先生,裕王这个老父亲心中竟然泛起了一丝酸意。

“嗯,”朱翊钧又说:“可我还有些地方没看懂,大伴不告诉我,还说让我上课的时候向你请教。”

他太热情了,浓烈而赤诚,只要他声情并茂的同自己说话,张居正眼里看不到其他,耳朵里充斥着的,都是他软软糯糯的稚嫩童音。

“好。殿下将不懂的,都记下来,待复课之时,我再一一为殿下解惑。”

朱翊钧又说:“可我还想听故事。”

张居正仍旧说好,朱翊钧还不满足:“我要张先生写在信里给我。”

“好。”

“还要画画。”

“好。”

“……”

“好了好了,”裕王走过来,嗔怪的看了儿子一眼,“你别总是缠着张先生,不知道自己多沉。”

他向儿子伸出手:“过来,爹爹抱。”

朱翊钧又被河边升起的孔明灯吸引:“爹爹,我也想放这个。”

“好,让陆绎陪你去。”

裕王宠儿子,一向没什么原则。他要去,便让他去。只要保证他的安全就好。

朱翊钧拉着陆绎走在前面,裕王和张居正走在后面,虽然关于朱翊钧的教育,话语权握在爷爷手里,但机会难得,裕王这个作家长的也向儿子的任课老师关心了一下孩子平时的学习。

虽没有正式册封,但此时的裕王已然就是东宫,并且张居正知道,几年之后,他就将苦尽甘来,登上大统。自然不敢怠慢。

未来天子关心继承人的学业,张居正自然不吝惜溢美之词:“世子早闻睿哲,幼观《诗》《礼》,聪颖敏慧,丰姿峻嶷。”

“哈哈哈!”听到这话,裕王乐得合不拢嘴,“张先生过誉了。钧儿天性活泼,还需多加约束教导。”

裕王大抵是从未在外面这么开怀的笑过,连他自己受高拱的夸奖都没这么开心过。

冯保去旁边买来一盏孔明灯,连同一支笔,一起递给朱翊钧:“孔明灯也叫天灯、祈愿灯。”

“上元节这一日,人们将心愿写在下来,将它放上天空,若是天上的神仙看到了,便会帮助那人实现愿望。”

“殿下若是有什么愿望,也可以写下来。”

朱翊钧摇头:“没有。”

陆绎说:“殿下再想想。”

朱翊钧从善如流的想了想:“我想要什么,不用求神仙,只要求皇爷爷就好了。”

“……”

众人无言以对,他是皇上最宠爱的小皇孙,恨不得把天底下所有好东西,都捧到他的跟前。

张居正甚至忍不住侧头看了一眼裕王,这么多年,他没享受过的金尊玉贵,都让他儿子享受了。

朱翊钧说的是大实话,他有什么愿望,根本就不用求神拜佛,他只要在嘉靖帝跟前撒个娇就能实现。

朱翊钧回过头去看裕王:“爹爹有什么愿望呢?”

裕王走到他身后,握着他的小手,在孔明灯上写下四个字。

多年以后,朱翊钧和张居正聊起这个上元节的花灯会。

他问张居正:“先生可知,我父皇当初在孔明灯上写下哪几个字?”

张居正颔首,那日他就站在裕王身后,孔明灯升起之时,他看得真切:“天佑大明。”

玉阶上的少年莞尔一笑,走至张居正径前:“明兴至今两百年,还能有此盛世,靠的不是老天爷,是先生你。”

第48章 回王府的路上,朱……

回王府的路上,朱翊钧问裕王:“今日之后,还有灯会吗?”

“没有了,元宵灯会一共三天,今日是最后一天。”

“唉!”朱翊钧小小年纪,叹气却叹出了大人的遗憾与无奈,“要是早两天知道就好了。”

早两天知道,就能天天来!

裕王摸摸他的脑袋,笑得一脸慈爱:“明年元宵节,爹爹再陪你出来逛灯会。”

朱翊钧乖乖地靠在他的肩头:“好!”

过了一会儿,裕王都以为小家伙睡着了,却又听他问道:“为什么宫里只放过一次?”

“因为……”裕王顿了顿,“以前宫中放烟火从腊月二十三一直到正月十五,每一日都有。”

“后来……只有需要祭神时,才偶尔有。”

朱翊钧说:“我知道了,因为皇爷爷不喜欢热闹。”

嘉靖一向听道士的话,道士说“二龙不得相见”,他就能几年不见儿子一面;道士说“帝深居无与外人接”,他就再也不上早朝,废除经筵,深居西苑。

嘉靖固然不喜欢热闹,但还有一个原因,裕王没说,但朱翊钧也能感受得到——没钱。

皇帝的私库没钱,户部的国库也没钱。

开国之初,国力强盛,每年的上元灯会搭建巨型鳌山灯,以彰显“天下太平、与民同乐”。

宫里不仅有盛大的烟火,还有戏班、杂耍,热闹非凡。

现在,每年结余下来的银两本就不多,嘉靖自然要把钱花在刀刃上——修玄成仙建道观。

头天晚上玩太晚了,第二日,朱翊钧睡到日上三竿才起来。

说了今日回宫,裕王是一刻也不敢耽误,生怕朱翊钧回去晚了,惹怒嘉靖,下次就不让儿子回裕王府了。

朱翊钧自己倒并不在意,他还没跟娘亲说,昨天在灯会上的见闻,甚至想拖到晚上再回去。

裕王哄着他:“钧儿乖,别叫皇爷爷惦记,下次等你回王府,爹爹再带着你上街玩去。”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