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繁體

反派只想摆烂[慢穿]+番外(270)

四爷心有戚戚,先帝去世后,他绷紧了神经,一直到正式登基才敢伤心,但也没有伤心很久,没有像十四这般痛哭流涕,只是住在这乾清宫偶尔会想起先帝,不免伤怀。

“虽不是有意,但还是惹皇额娘伤心了,朕就罚你这几日多多进宫陪伴皇额娘,让她老人家高兴些。”

“臣弟遵旨。”

那亦是他的额娘。

四爷前脚见了十四,后脚宁寿宫就来人了,太后要见他,不用说肯定是为了十四。

“皇帝打算给十四什么爵位?”太后开门见山的道。

四爷心平气和,在额娘听到他继位便绝食非要陪葬先帝时,他就已经失望到了极点,对额娘没有期待了,住在宁寿宫的只是太后。

太后身体不好,他初登基,不管是为了名声,还是为了后宫的安稳,他都期盼太后可以活得久一些,但也仅此而已了,太后不要指望操控他。

“十四在西北的战事上有功,又是朕的亲弟弟,朕会封他为多罗贝勒。”

显然,这并不能让太后满意。

“老八都能被封为亲王,十三才比十四大了几岁,也被封亲王,难道皇帝的亲弟弟就只配做个郡王。”

四爷没拿十四的年龄说事儿,本来也不是年龄大小的问题。

“皇额娘都说了十四是朕的亲弟弟了,他只要听话,还怕日后不会高封吗。”

“听话。”太后重复着,怕是不止要十四听话吧,还要她这把老骨头听话,“哀家已经做了这太后,遂了你的心愿,你就不能让哀家也高兴高兴吗。”

“朕当然想皇额娘高兴,所以特意嘱咐了十四弟多多进宫陪伴皇额娘,他在您膝前尽孝,朕也算他的功劳,皇额娘能高高兴兴长命百岁,那就是十四的大功劳。”母子俩不欢而散,而十四爷却扎扎实实做起了太后身边的孝子,常常在宁寿宫一待就是一整天,过年期间也日日不落,赶上皇帝的妃嫔和儿媳进来请安都不避开,皇子们来请安就更不避开了,全然不把自己当外人。

越跟皇子们接触,十四爷便越纠结。

皇帝的几个阿哥,二阿哥是跟他最相熟的,他也自认能让二阿哥听他的,但却不能选,二阿哥是长子不假,有同胞的弟弟和姐姐,生母是妃位,但他实在看不上。

八阿哥已经被八哥九哥他们选了去。

四阿哥和五阿哥的出身差了点,仅是嫔位之子。

还得是贵妃的三个儿子,他在宁寿宫最常见到的是九阿哥,但年纪太小不说,还是个不求上进的,聊起来就是吃的喝的玩的用的,不上心功课,也不关心朝政。

六阿哥名声极盛,是皇阿玛过去那几年里最常带在身边的孙辈,据说功课极佳,有过目不忘之能,进了户部后也是如鱼得水,但心眼子太多了,他对跟这样的皇子合作有些犯怵,别哪天被侄子卖了。

七阿哥最为人所熟知的是天生神力,现在已经能用十一力的弓了,但十四爷最喜欢的还不是七阿哥的力气,而是简单直爽的性子。

他和这些阿哥们一一都接触了,跟其他侄子都聊不到一起去,包括八阿哥,他也是有考虑过来招釜底抽薪——把八阿哥从八哥那儿抢过来,但他只跟七阿哥聊得来,而且有聊不完的话。

聊武器,聊练兵,聊西北,他们叔侄简直是一对知音。

雍正元年的宗亲宴上、朝臣宴上,九爷和皇上的八阿哥同进同出,总是挨在一块,十四爷和皇上的七阿哥时不时凑到一起谈笑风生。

这风向变化之快,让围观之人大都猝不及防。

都说一朝天子一朝臣,可皇上登基这才俩月,上一拨的皇子和这一拨的皇子这就开始联合了?

三爷是着实羡慕,老四从前就不是个心眼大的,当了皇帝心眼就更不可能变大了,他是日日担心老四看他不顺眼,担心老四秋后算帐。

能算帐的事儿那可太多了,他排行靠前,第一次封爵的时候,爵位还比老四高,因此难免会在弟弟们跟前端些架子,后来二废太子后,他也是想过那个位置的,还去拉拢过老四……

现在想想,那些年他还不如学老五、老七呢,老实猫着多好。

往事不可追,现在只能补救,他抢在所有人之前,上折子奏请避讳帝王的名讳,将名字中的‘胤’字改为‘允’,以此来讨好皇上。

但主动改名哪有结交皇子把自己绑在皇子身上效果好,一来表明自己没有不臣之心,二来皇子堪比丹书铁券,平时能让人高看一眼,关键时候能救命。

他不敢往老九那边凑,老八老九老十现在就是个泥沼,陷进去容易拔出来难。

邈邈一黍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