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生意、算账、学外番语言……这些事情上八哥和十弟都不及他,可要说到朝堂局势,说到八旗里错综复杂的家族关系,他就比不上八哥和十弟了。
翌日。
皇上御口赞过的那句——目下诸王,八王最贤,很快从紫禁城传出。
八爷对此见怪不怪,虽然当时殿内只有他和皇阿玛两个人,宫人都守在外头,不可能听见皇阿玛和他的交谈声,可皇阿玛这句夸赞既是说给他听的,也是说给外人听的。
大半个月不曾上早朝的八爷,又开始兢兢业业上朝了。
在户部衙门也是一待一整天,不迟到不早退。
但也仅此而已了,三爷早先还担心振作起来的老八会跟他争抢户部的权柄,他又打心眼儿里实在怵老八这个人,争肯定是争不过的。
可万万没想到老八虽然定时点卯,不到下衙的时间也绝不离开,但却不争不抢,在户部衙门完全就是一副老僧入定的模样,绝大多数时候都在盘腿打坐、闭目养神。
就这,还‘八王最贤’,皇阿玛也忒不会看人了,他不比老八强多了。
**
毓庆宫。
太子一颗颗转动着手中的佛珠,越转越快,越转手上的力气越大,最终串着佛珠的红线终于崩断,佛珠散落了一地。
一旁的太监蹲下身子准备收拾。
“出去,都滚出去。”
他现在虽看似煊赫,但也不过只是一只笼中鸟,整个毓庆宫里里外外他都不知道有多少皇阿玛的人,有多少老四的人。
老四是内务府总管,把内务府整改的如铁桶一般。
他这毓庆宫,早先是皇阿玛一拨一拨的换人,这两年是皇阿玛和老四一块给毓庆宫换人,现在他身边也没多少熟悉面孔了。
他连毓庆宫都掌控不了,更别说朝堂了,围在他身边的那么多朝臣,哪个是真心,哪个是假意,他自己都分不清楚。
一废前,老大和老八蠢蠢欲动,一废后,老三和老四接连冒头,可自打他被复立,除了老三还上下蹦哒,余下之人好像都臣服了,没了动静。
这怎么可能,他的好弟弟们怎么会放弃对储君之位的争夺,不过是埋伏在暗处,等着给他致命一击罢了。
那些向他靠拢的朝臣里肯定有他那些好弟弟们安插的眼线,这两年他一直在等,等着看是哪个好弟弟先冒出头来。
结果他先等来了皇阿玛。
皇阿玛要抬举老八。
呵,贤王。
一个内藏狡诈外饰宽仁的活王莽,一个出生下贱的天阉之人,倒成了皇阿玛口中的贤王。
可惜这位贤王不接皇阿玛的茬,皇阿玛选错人了。
老八一个连子嗣都不能有的人,急咧咧跳出来有什么用。
静坐了好一会儿,太子才喃喃自语道:“下一个会是谁呢?”
老四吗?
第42章 二更
四爷府。
四爷和四福晋两个人对坐着,炕桌上放了两杯清茶和几盘点心。
内务府改革之事已经在收尾了,长则一两个月,短则十天半个月,四爷和十三爷就可以到御前交差了。
可在这时候撞上去,四爷心里是有些犹豫的。
八弟不接茬,皇阿玛就需要用别人来制衡太子,这个头他是不愿意冒的。
他日后也想像八弟一样躲清闲,之前一废太子后,他是关起府门来种田,但这招现在不好用了。
八弟这两年种田,可谓是种出了名堂,虽然在外没什么名声,但据暗线所报,八弟很有种植的天赋,这几年弄出了不少高产量的种子,其中甚至还包括了粮种。
有八弟珠玉在前,他再种田未免会让人觉得东施效颦。
“弘时今年就该读书了吧?”四爷喃喃道,“我这两年忙着内务府之事,疏忽了他们兄弟的功课,等过段时间闲下来,我亲自给他们授课。”
四福晋心领神会,知道爷大概是想避开。
历史上,爷夺嫡的诀窍不就是以不争为争吗。
只是……现在的局势和历史上完全不同。
没了八爷顶在前头,得人心的变成了太子。
八爷在历史上是个爹不疼的小可怜,被打压被斥责被贬低,但太子不是,这可是皇阿玛最最疼爱的儿子,皇阿玛会拿历史上对付八爷那套来对付太子爷吗。
皇阿玛可以贬损八爷的出身和性情,但太子也可是嫡子,是皇阿玛亲自带大的嫡子,皇阿玛如果贬损太子爷,那岂不是也在贬损自己。
可如果皇阿玛不打压太子,或者是不像历史上打压八爷那样狠厉,二废太子的契机又在何处。
她相信历史有修正性,可问题是太子爷现在没有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