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武周]问鼎(81)

作者:千里江风 阅读记录


就連他想要冊立一位妃嬪,他們都要從中橫加攔阻,唯恐他的下一步舉動會打亂他們的壟斷,分裂他們的聯盟!

呵,這聽起來是一件多可笑又可悲的事情。

在這份異常鮮明的對比中,李治本已打算暫時擱置的冊封宸妃計劃,又倏爾重新浮現在瞭腦海之中。

這群人想要憑借著自己的地位、功勛以及手中所掌握的知識和輿論,讓他服軟,讓他承認他想要聽到的百官之言就是如此政令清明、再無缺漏,可他偏偏不想讓自己繼續留在先帝的陰影之中,去兌現什麼“貞觀遺風”。

他也偏不想承認,這世上已無人有此等膽魄站出來取代那群人的地位。

薛仁貴和周道務這類人才,不能做到這種站出來明言支持,隻因他們的分量還不夠,但總應當有人能做到的。

李治一邊思忖著去年洪災之時跳出來的李義府有沒有可能做到這一點,一邊又想著阿菟那張潦草卻震動人心的畫作,竟未發覺他在不知不覺間已往南走出瞭好一段距離,越過瞭數道宮墻,到瞭南邊這塊官署辦公之地。

像是想到瞭什麼一般,他神思一動,朝著其中一處官舍走瞭過去。

守在門邊的侍從驚見天子到此,下意識地便想行禮通傳,卻見李治朝著他擺瞭擺手,示意他不必多言。

李治則自己正瞭正面色,朝著屋中走瞭進去。

聽到腳步聲,屋中一位年已六旬的長者回頭朝他看來。

不等他俯身行禮,李治已快步上前兩步,將他攙扶瞭起來,“司空不必行此大禮,朕今日隨意走走,恰好走到此地罷瞭。”

他當然不是隨意走走的,他是有意來找對方的。

此刻在李治面前的老者,乃是英國公李勣。

李勣本名為徐世勣,是李唐開國功臣之一,得高祖李淵賜姓為李,因避太宗李世民的名諱,就成瞭現在這個名字。

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中,活到此時的大多已是年邁。大約也就是程知節能有這等旺盛的精力,還在西突厥戰線上作戰。

其餘人裡,像是尉遲敬德已在傢中養老,李勣也少有過問政務。

當然這少做事的狀態,或多或少和他在永徽元年遭到以長孫無忌為首的勢力排擠有關。

不過這並不能改變一個事實,李勣此人在朝堂官員之中,從資歷到地位都相當特殊。

這也正是為何,在永徽元年李勣上表請辭後,仍舊執掌著一部分政務,而到瞭永徽四年,他因年邁而覺力有不逮,還是掛上瞭個司空的名頭,時常會來中書省辦公之地參知政事。

李勣打量著李治的神色,緩緩開口,說破瞭李治的來意,“陛下不像是隨意走走,才走到此地的。我人是老瞭,卻不代表真到瞭老眼昏花的時候。陛下如有事務叮囑,不如說來便是。”

李治坦然一笑,與這位長者一並行到瞭桌邊,相對而坐,在坐定後回道:“朕確有一事想要問詢於英國公。”

早在李治還隻是晉王的時候,他便與李勣有瞭一番往來。

彼時李治遙領並州都督,李勣則在並州任職十餘年,這其中的上下級往來,讓李勣的身上早被打上瞭一層李治同黨的標簽。

而當先帝駕崩之前,李勣先被貶官,又由新繼位的李治將其召回,一路提拔到參掌機密的相位上,正如李世民死前所願,是讓李治對李勣再施加一份恩惠,進而徹底將二人之間的君臣關系捆綁落定。

這其中種種往日舊情,雖摻雜著李勣有避禍之想一度辭官退讓,李治卻從未懷疑過他對自己的忠心。

也或許同樣是這番交情,當李治終於將話說出口的時候,他發覺並沒有想象之中的難言。

“我欲立武昭儀為……”

他剛要將宸妃二字說出,卻驟然想到,那些抗拒他做出改變之人根本無所謂他要給媚娘封的是貴妃還是宸妃,隻是想要將他、將媚娘都牢牢地釘死在原本的位置上罷瞭。

那麼他便是離經叛道一些,做出的改變更為驚天動地一些,又有什麼關系呢?

看看吧,連一個小孩子都知道,天子該當執掌天下的。

這一番思慮在被逼迫得太急中升騰,隻在電光石火之間完成。

以至於自英國公耳朵裡聽到的,便已是李治吐出的下兩個字——

“皇後。”

他想立武昭儀為皇後。

這一句說出,像是打開瞭李治身上的某一處開關,竟讓他擡眸之間容光煥然,也讓李勣驟然想到,在萬年宮中李治朝著長孫無忌發問的時候,在山洪爆發中他立於山巔的時候,分明都是這個模樣。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