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武周]问鼎(790)

作者:千里江风 阅读记录


可若是她不曾記錯的話,六安縣公乃是皇後已故的伯父武士逸,而六安縣公夫人……則是武士逸的續弦,出自瑯琊諸葛氏。

怎麼忽然得到瞭皇後陛下的召見?

宮人大多空閑,一有風聞便廣為傳播,又因皇後崛起的履歷特殊,少不瞭談論些她傢中的情況,其中便有提到過這位六安縣公夫人。

說是她有個兒子名叫武思元,比起此前被提拔到長安來做官的武元慶、武元爽等人要有本事得多,早在貞觀十五年就已明經及第,於守選期間遠赴西域投身昆丘道行軍之中,因勛官戰功與明經履歷,得到瞭襄州安養縣令的官職。

若是皇後對武氏衆人有所優待,憑借此人的本事早就該當青雲直上,哪知道他與絕大多數做縣令的底層官員一般難以升遷,反而還倒退瞭一步,去瞭夷州擔任宜林縣令。

明明他的勛官品階在二十四歲時就已到瞭上騎都尉的正五品,還因輔助平定牂牁之亂再添一轉,職事官的官職卻未有晉升,也不知道皇後是如何想的……

……

當李清月自軍營折返回到含元殿外的時候,就聽到那殿中的交談還未結束。

她並未當即推門而入,隻聽到與母親交談之人的聲音平靜而儒雅,似乎並未因為得蒙皇後陛下的召見便有所失態,而是從容回應著對於往昔的追憶。

也便是在此時,李清月聽到瞭一句對她來說尤為重要的話。

武媚娘說:“早年間我母女在並州備受長兄苛待,倒是夫人在回鄉祭祖時曾經為我母女解圍一句,讓我始終銘記在心。”

另一人答:“這隻是舉手之勞罷瞭,何況榮國夫人早已將其還於我母子瞭。思元能在明經及第後,有幸以行軍兵曹身份參與昆丘道行軍,還是多虧榮國夫人當年為我兒牽線司農卿……”

武媚娘打斷瞭她的話:“但我如今,想為堂兄再謀一份要職。”

李清月目光一動,頓時意識到瞭阿娘所說的話所指為何。

殿中的聲音旋即傳入瞭她的耳中:“以他在縣令任上十餘年的履歷與兩次行軍獲勛戰績,不知,這梁州刺史的位置如何?”

第194章

果然是梁州刺史!

李清月在門外心中暗道, 阿娘說,她早在選擇將唐璿因功自梁州遷往宣州的時候就已想好瞭接洽的人選,竟是應在瞭這裡。

這還真是個……連她都不曾想到的人選。

對武思元這個她應當稱為表舅的宜林縣令, 或許是因其地處偏遠的緣故,李清月瞭解得並不多,隻隱約知道, 對方與武元慶那幾個草包確實不是一路人。

可惜彼此之間少有往來,讓這個名字對她來說都有些陌生。

但阿娘才經歷瞭去歲的朝集使上奏, 對於各地官員的政績應當比她清楚得多,也一定見過武思元的龍朔三年上表述職!

就如此刻, 自母親與六安縣公夫人的交談中, 李清月不難聽出一個訊息——

阿娘不是隨便選擇的武思元成為下一任梁州刺史,而是對方的履歷確實足以讓他升遷到這個位置上。

也正因為梁州地位特殊,將其交到有親戚關系的人手中, 確實要比貿然提拔一人上來更為妥當。

隻是此前,因為皇後對親族的態度曖昧, 讓對方還如同絕大部分大唐基層官員一般,苦於並無門路, 徒有政績卻無升遷的希望。

這才等到瞭今天。

倒是讓李清月有些欣賞的是,面對皇後遞出的邀請,對面那人的語氣依然顯得平穩端方,“敢問皇後陛下,為何是梁州?”

做母親的顯然知道自己的兒子有幾斤幾兩。

自武士逸過世後, 六安縣公夫人諸葛芬與武士逸前妻所生數子關系不睦, 便帶著一兒三女單獨居處, 將其撫養長大。

武思元為官後,她居於官舍內, 由已經長大成人的兒子奉養,對其為官經營之道也知之甚多。

那麼她又怎麼會不知道,一個十八歲明經,二十四歲策勛五品之人,能不能坐上這大唐三百多州其中一州刺史的位置。

前任梁州刺史唐璿有文武雙全之才,她的兒子又何嘗不是!

但……為什麼是梁州呢?

她道:“思元的父親先後擔任益州行臺左丞與始州刺史的緣故,他自己又在此地任職十六年,所以對巴蜀黔貴一帶知之甚多,才能與華縣令合作,於牂牁之亂中盡到為官義務,也正是皇後陛下所說的第二次戰功。若要升遷,也本當還在此地,而非遠赴漢中。”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