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武周]问鼎(34)

作者:千里江风 阅读记录


形形色色映目,連李治都忍不住朝前走出瞭一步。

隻見那畫卷之上——

天子舉樽祭地,雖面目模糊,卻意興飛揚。

昭儀伴駕,儀態端方,似在舉目遠望。

衆臣或是指地商議,或是瓜分三牲,或是接下今年春耕新詔。

參與籍田的百姓更是不吝墨筆地畫在其中,身在其中的幼童與少年人,竟是憑空為這一幕場景增添瞭幾分春日生機。

而到瞭畫面的邊角,還有個被抱在懷中的幼童搖動著草編鋤頭。

……

眼見畫中景象,人群之中有一瞬的沉寂。

過瞭好一會兒,才不知在何處傳出一聲感慨“好畫啊……”

……

真是好畫!還是一張放在瞭合適時機與場地的好畫。

稍有點政治頭腦的人都不難看出這一點。

若將其放在長安街頭,不過市井鮮活而已,可放在此地,便成瞭點睛之筆。

那麼與其說是好畫,倒不如說是——

好一個韓王!

毫無疑問,這是一副經由過藝術加工的畫卷。

韓王李元嘉巧妙將籍田禮中的不同流程,同時落在瞭畫卷上。

但已見過今日景象的人,哪怕是身居其中的史官,也無法說其中有何處作僞。

而這樣的一幅畫敬獻於天子面前,何止是將天子出行的場面落於紙上,更是一種無聲的歌功頌德之舉。

他宛然是在為天子記功!

但風光的哪隻是畫面中心的天子呢?

這幅傳閱於衆人之間的畫作,更是讓李元嘉當即成瞭另一位風光醒目的人物。

以至於一點也不奇怪的是,李治在嘉獎完畢瞭負責籍田禮的岐州官員後,還專門將李元嘉給叫瞭出來。

“十一郎……他隻怕是要得勢瞭。”李元裕嘖瞭嘖舌,也聽不出這話中有沒有羨慕的意思。

反正,李元嘉已經走在李治的身邊瞭。

------

“說來,我也有多時未與皇叔閑談瞭。”

李治下達瞭籍田禮後賞賜金銀幡勝的詔令,便將視線轉回到瞭近前的李元嘉身上。

說實話,那日早晨媚娘找上他,說想要嘗試挑動李元嘉站隊,希望給她兩日時間行動的時候,李治雖從利益權衡間看出李元嘉可堪一用,也並未對他能在此時派上用場報以希望。

所幸,運氣還是站在他這一頭的。

何止這“挑撥”順利至極,韓王也確實是可堪托付之人。

他不僅能成事,還能成大事。

想到此前和李元嘉達成的協定,李治心中不免有些激蕩,卻並未在臉上展露出分毫,隻淡淡開口:“請皇叔隨我同行吧。”

李元嘉躬身:“謹遵陛下旨意。”

不過說是同行,後頭其實還綴著一串官員。

籍田禮之後,李治有心視察一番岐州田地之中境況,便再往周遭走上一段。

岐州官員不敢有失,自然得小心跟隨。

餘下還走得動路的衆臣也不敢將陛下這移駕萬年宮當做是閑事,各有一番心思,也跟瞭上去。

這些人倒是有一點是相同的。他們個個豎著耳朵,意圖將陛下與韓王之間的交談聽個清楚。

李治沒管後頭的人如何去想。

他語氣如常,還真像是在和韓王這位叔叔商談傢事:“籍田禮中慣例,天子對隨行官員該當賞賜,岐州官員辦事盡心該當有賞,皇叔為我……分憂,也當有賞。不知皇叔想要什麼?”

乍聽起來,這問話問得令人有點意外。

天子有何種賞賜,均是皇恩浩蕩,哪裡是做臣子可以拒絕甚至商量的。

偏偏將此事放在韓王李元嘉的身上,又一點也不奇怪。

論官職,他已是上柱國、遂州刺史。論地位,他是實封千戶的韓王。

韓王本人又是個不慕名利隻好學問之人,連與兄弟往來都多持平民之禮。

賞賜土地或是錢財對他而言並無意義。

今日韓王給李治的驚喜,若是隨意打賞,反倒是他這位為君者的不是瞭。

確實是該這麼問。

自後方跟隨的衆人看去,李元嘉似有一瞬端詳著李治的臉色,像是在思忖這份賞賜的底線。

又行出瞭幾步去,方才聽他說道:“不瞞陛下,臣有此舉,是因前日夢見瞭先父。”

父親?他夢到瞭高祖李淵?

衆人面面相覷。

這個開頭不大尋常。

可看李元嘉語氣平靜,竟不似說謊:“所以臣心想,陛下親耕之時,有民衆和樂景象,若臣執筆入畫,或許能令先父得見今日之大唐。至於能得陛下青眼,就是意外之幸瞭。”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