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武周]问鼎(217)

作者:千里江风 阅读记录


誰曾聽過一位皇室公主親自來偏遠之地尋一個醫者的?

這位公主還沒給他以起身行禮的機會,就已自顧自地說瞭下去,“劉琦上屋抽梯,是為從諸葛先生處獲知自己的生路,我自先生處則想知道另外一個問題。”

孫思邈:“公主但說便是。”

李清月擡眸,目光炯然,“先生覺得,天下百姓的求醫歸宿是哪裡呢?或者,您覺得以您一己之力能救助多少人呢?”

這是兩個不太容易回答的問題。

孫思邈也很難在聽到這兩個問題的第一時間就給出答案。

他必須先承認,李清月方才所說的有一句話是沒錯的。

若沒有方才的那一出騙人上船行為,而是在他孫思邈的醫廬之中問出這個問題,他十之八九會當對方在模仿大人的話鸚鵡學舌。

可有瞭這近乎於“不騙不相識”的一出,他卻必須認真審視這個問題瞭。

他緩緩開口:“行遊各州期間欲向我學習的,均可稱為弟子,合計四十餘人,可惜已有小半數過世在我前面。剩下的人裡,有兩人最有可能繼承我的真傳,但若將尚能堅持行醫的全部算上,還有二十人。”

李清月追問:“那如先生一般不計進項,不問貧富,一視同仁看診的,又有幾個呢?”

孫思邈有一瞬的沉默,還是選擇瞭作答:“十二人。”

隻有十二個。

“那好,便以這十二人為數。”

李清月為他計算:“昨日我已令人守在先生所住藥廬附近,看見合計有十人前來向先生看診。但一年之間並非每一日都能如此,先生還有多時要用於撰寫醫書、輾轉路途、外出采藥,所剩天數至多為一半。”

“還有些病人的病癥疑難,就如我今日所表現的那樣,需要您親自上門去見,四五日內最多診治一人。那麼姑且核算下來,以先生的本事可醫治一千餘人。”

“但我也令人在州府之間打聽過,所問百人之中,並不知先生住在此地的有三十人,因言語不通而被迫放棄前來診治的有二十五人,這其中必然還有因身體康健而不必來尋先生的。所以這千人中,重複的有多少呢?”

她說到“言語不通”的時候,孫思邈目光中也閃過瞭幾分暗淡之色。

是啊,他是和弟子說,此地淳樸,可以久住,但在此地住的時間越久,他也就越是發覺瞭一些不便長留之處。

益州的各處山脈水網,將此地切割成瞭一片片的區域。

在這其中,隸屬於不同民族的南蠻各有其語言特色,就算有人能精通官話與方言,能從中翻譯,也有不少人還是沒法和孫思邈正常交流。

比起他身在長安之時,此地的病人來源終究還是太少瞭。

他嘆瞭口氣,回道:“登門求醫之人,我大多心中有數,若以生面孔來計,一年之間合計不過三百人。”

李清月追問:“先生的弟子診治手段應當也不如您高明?”

“不錯。”在這一點上孫思邈也沒必要說假話,“他們一年之間合計可看的病人大約在一二百之數。”

若是加上他所教授出去的藥方,能救濟的人數倒是更多一些。

可隻按照實際救治的人數就少太多瞭。

“那就以二百來算吧,一年之間可救治病人,隻有區區兩千七百人。不足三千之數。我不知先生知不知道此事,但大唐今日的總人口,已超過瞭一千五百萬。”①

三千對一千五百萬,這聽起來真是個異常懸殊的差距!

李清月其實並不是來給孫思邈潑冷水的,但既要達成將人請去洛陽的目標,便也無所謂在話中多拿到幾分主動權。“您看,若以天下人口來算,光靠著您四方行醫可救,五千人之中也僅有一人而已。”

“所以我方才問您,天下百姓求醫的歸宿在何處呢?”

孫思邈垂眸,咀嚼瞭一番這個數字。

他自己清楚,這個默念並不是在打退堂鼓。

這等直觀的數據呈現在面前,其實並沒有讓他有所沮喪,畢竟他行醫數十年之間早已有瞭這種認知。隻是,此前確實沒人以這等方式,將其呈現在他的面前罷瞭。

因此,當他再度擡眸的時候,用篤定的口吻給出瞭一個答案,“歸宿如何,不是我以一人之力可以回答的,但起碼,醫書可以流傳開來。”

正是抱著這樣的想法,他才先完成瞭千金要方的撰寫,現在又開始完善其中的增補備註,形成千金翼方。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