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
中
小
[封神]武王孝子,纣王贤孙(158)
作者:儒墨刀刻 阅读记录
哪咤挑了眉:“我陪你去东鲁自然是可以的。也该叫你舅姥爷将当年的官司说明白了。”
“只是如今,我受师命下山辅佐武王,不能说走就走的。”
哪咤想了想,和殷诵推心置腹道:“我与你说实话,我是真心辅佐武王,愿他能替代纣王,叫天下百姓都能受他的庇护。”
当年哪咤陪着殷诵回了一趟朝歌,又从朝歌返回陈塘关。沿路走了两遍,十室九空的场面哪咤不知道看了多少。他虽是天生仙骨,却真心怜悯这些受暴政迫害的凡间百姓。
师父太乙真人常与他说,炼气修仙,讲究一个“自然”。哪咤便常常想着,自己见过那般人间惨象,心中不愉,便要出力改变这人间,叫这凡间如表弟给他看过的那些书中所写,“人人可饱腹,人人有衣穿”,这就是他要修行的“自然之道”。
殷诵轻轻叹了口气。他知道哪咤既然说了这番话,那麽哪咤就会践行到底的。
殷诵现在后悔了。他没想到武王姬发的“蛊惑力”竟然这麽强!当初从乾元山下来的时候,他就应该直接求着哪咤,还有父亲和叔叔,将他们拐去东鲁。
殷诵由哪咤想到殷郊、殷洪。思及自家双亲与姬发複杂的关系,殷诵更加不敢让殷郊继续留在西岐。
正被儿子心心念念的太子,今日一早起来,就带上人马,将收上来的粮食装上马车,準备回去西岐。
太子殿下接受当地一员老农的建议,叫手下兵士收集了一些干燥的稻草,铺在粮食上。一来防止路上颠簸粮食从车厢里撒出来,二来遮风挡雨,防止粮食在运回去的路上遭灾,白白浪费了。
其实催缴和运送粮食回去,对殷郊而言都不是难事。叫他嫌弃的是,收缴粮食时要登记的账簿。每一户、每一村乃至每一州,交了哪种粮食,交了多少,都要登记造册
若是西岐这边和朝歌一般,只管催缴,太子其实费不了什麽心思。但是早在文王时期,就制下规定,百姓有特殊情况的,可以免交部分或者全部粮食。
这可就让殷郊头疼了。殿下却不敢不注意,就怕哪边出了差池,叫百姓在自己手上受了委屈。殿下何等憎恨纣王,自然不愿意在百姓眼中成了同纣王一般的恶人。
因为方方面面做得仔细,殷郊这头一趟收粮真如哪咤推测的那般,比正常时间慢了两天才返回西岐。
此时,姜子牙不知何缘故,离开了西岐,只叫哪咤诸将好生看守城门,严禁与张桂芳交战,万事等他回来再说。
因为姜子牙不在,军营中气氛颇为紧张。不论是老牌还是新贵的将军,都格外紧张地警惕着城外张桂芳的动向。因此没有人为殷郊晚回来两天而责备他。
殷郊按着其他督粮官的提点,将粮草上交齐备。然后,他就準备回去城里,休整一番。主要是这几日离开,他对儿子殷诵颇为想念,想要立刻见一见这小子。
殷郊刚刚摘下头盔,从营帐里出来,迎面就走来两名小臣装扮的男子。
殷郊知这两人是沖自己来的。他细细地看去,发现是“熟人”——他们初来西岐,姬发带着姬鲜、姬旦私下来见他们一家时,这两个侍从就跟在姬发身后。
殷郊微微皱眉,警铃大作。他不禁将头盔从左手换到右手,看着两个小臣走到面前。
两个小臣走到太子面前五步处,缓缓向他行礼。然后其中一人开口,告知殷郊武王召他去王府会面。
殷郊听到武王寻他私下见面,浑身都不自在起来。他一点都不想和这位未来的天子有接触。
殷郊不情不愿地问道:“一定要去麽?”他就是西岐一个小小的督粮官,不曾在战场上立过功,何须武王亲自接见啊?
“殿下还是去一趟吧。三日前,王孙殿下不知何故潜入王府,还对武王使用了迷药。”
“你是他父亲,这件事上太子殿下无论如何都要给武王,给西岐一个交代的。”
当先开口的小臣,颇为苦口婆心地劝道。
这话把殷郊吓得不轻,暗中稀罕:儿子给老子下蒙汗药,这都什麽事?
太子脱口而出:“我儿可有伤到武王?”
殷郊真的很迷糊,不明白殷诵为什麽要这麽做。他只能忐忑地望着和自己说话的小臣,希望对方不要告诉他殷诵差点搞死武王或者将武王重伤、致残,他真的担心儿子会被天打雷劈啊!
那小臣模棱两可道:“还请殿下前往王府。殿下见过武王即一清二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