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和亲王崽崽不摆烂(223)

作者:又糖 阅读记录
休整了一晚,弘历、弘昼继续快马南下。

越往南,看到的景象越萧瑟。

八月的産粮大省,郊外本该是处处繁忙,眼下地里只零星几个农人。

临近蓟县,田地里更是看不到人影子。

问及村人,老翁顿时泪如雨下,“几天几夜的大雨啊,庄稼都给泡烂了。底下村子还有舍不得家当的,跑得晚,人都差点没了。”

他一哭,一家老小也跟着哭,老翁抹把眼泪,“两位公子别往前走了,听说蓟县和云梦县不少屋子都被淹到顶了。水退了,来不及跑,跑不动的老弱和牲畜野物的尸体到处都是。老朽斗胆一句,这大热天的,尸体很快就腐烂了,最是容易引发疫病。两位公子瞧着就是娇贵人,可千万别往前走了。真要往南边去,绕开这两个县。”

弘历抿了抿唇,他没想到居然有这麽大的雨,连房顶都能给淹了,那还能活多少人?

“老人家,我有一事不明,还请老人家解惑。“弘昼塞了一小块银子到老翁手里,沉声问道:”庄稼泡烂了,不是该赶紧补种红薯菜蔬大豆,收一点是一点吗?怎麽瞧着外头的地里,还是烂谷子稭秆,都没人管?”

他这麽一问,老翁更是泣不成声,半晌,才能断断续续说话,“老朽,老朽何尝不是这样想的?但,没种啊!去年的要麽吃了,要麽种下去了,就等着一个半月后收呢,全没了!雨下得太久,红薯大豆都没长成,能进嘴里的藤都薅回来吃了。”

“那官府呢?你们自家的没了,官府的粮仓里总还有吧?”

“公子是富贵人家出身,自然不知道这个。”老翁苦笑道,“红薯本就不好保存,大豆是粗粮,官府收粮是不收这个的。咱们村里人家种它们来代替部分粮食果腹,交粮的时候还是稻麦。也没那麽多的地种这些,收多了也卖不上价。”

“那官府也可以上奏朝廷,或是从其他未受灾的县买啊。”弘历问道,“老人家可有去县里看看?”

“哎,县里也没法子啊。不瞒两位公子,咱们这县令大人,老朽自觉是个好的。不增派徭役,差役收粮时也只让收平斗,以往都得冒尖儿。”

老翁似乎意识到,弘历、弘昼可能是朝廷派下来暗访的,先给自家县令说了几句好话,接着道,“蓟县和云梦县活下来的灾民,逃到咱们淇县的不少。县令大人又是给搭棚屋,让他们有块睡觉的地,又是找大户募粮施粥。就怕他们什麽都没了,沖进县城抢,县里这些日子都不让进的。公子之前不是问,为何外头没看见收拾田地的人?外头有灾民,哪敢出去呢?村里晚上都要巡夜的,就怕有灾民进了村子,再给一家子最后的活命粮给偷走了。”

弘历、弘昼对视一眼,直奔县城。

临近县城门口,果然一路都是草棚。天热,草棚只打了四根桩子,盖个顶,防着人被晒晕了。

他们带着六辆马车,棚子下坐着的躺着的,都扭过头紧紧盯着,贪婪的、渴望的、愤恨的、麻木的……

侍卫们亮出了兵刃,紧绷着身体,恶狠狠的盯着周围。

弘昼浑身不适,肃着脸目视前方。他知道这些灾民不敢轻举妄动,脊背仍然一阵冰凉。

侍卫上前亮了腰牌,门口的守卫沖里喊一声,恭送他们一行进城。等人都进去了,城门立刻关上。

城门一名守卫飞奔回去报信,淇县县令万文康急急忙忙迎出县衙。

万文康看起来不到四十岁,国字脸,眼底乌青胡子拉碴,身上的官服看起来有几天没换了,下摆处都是泥点子。

他不认识弘历、弘昼,但这两位有皇家侍卫护着,绝对是皇亲国戚。

到了内堂,弘历亮出金印,万文康扑通一声跪下,头磕得砰砰响,“卑职淇县县令万文康叩见太子爷、宝亲王!”

有救了,有救了!

城外的灾民有救了,淇县百姓有救了!他这个县令之位保住了。

万文康再擡起头时,涕泪横流,“卑职上奏几次开粮仓,知府巡抚总督大人无一人应允。”

太子爷和宝亲王都到淇县了,河南是什麽情况,他们定是也都知道了。

这会他也不怕状告上官的后果,再不让开粮仓,不是他违抗上令,就是灾民哄乱。轻则头顶乌纱帽保不住,重则全家流放。

紧接着,他又说了蓟县和云梦县的情况,和那位老翁讲的差不离。灾民一路逃过来,消息都散开了。

弘历肃着脸听完,冷冷道,“蓟县和云梦县县令呢?”

如此大的雨,不能早疏散百姓,是为失职。

“蓟县县令在抢修河道时被洪水卷走,云梦县县令组织灾民撤离,没,没能跑出来……”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