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唐]今天也在努力当太子(441)

作者:千山不关 阅读记录


杜荷咧开嘴,露出一嘴小白牙:“你之前写信与我说长高了,要和我比比个子?”

李承乾:“……我会长高的!我的朋友都说了,我会比你长得高!”

杜荷还要说什麽,杜构瞪了他一眼,转移话题道:“少小离家老大回是一句诗吗?”

“是啊,全诗是‘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①。’”李承乾道。

杜构本来只是转移话题随意一问,不想还真是首好诗,越品越有味道,有些好奇地问:“我竟不曾听过这首诗,不知是哪位才子所作?”

他压根没往李承乾身上想,毕竟经历和意境不符合。

李承乾也不隐瞒:“这首诗的作者是贺知章。”

这是系统里难得保留比较完整的诗词了。

“贺知章?”杜构想了想,没有听过这个名字,便有些遗憾道,“这位先生如此才华,不想却明珠蒙尘,实在可惜。”

李承乾眨眨眼:“他很有名的,学生读书都要学他的诗,算不得明珠蒙尘啊。”

杜构:“……”他们说得是一个人吗?

李承乾理所当然道:“他是那个大唐的人,所以你不知道,但他可是很厉害的哦!”

杜构:“……那个大唐……是什麽意思?”

这一刻杜构脑子里闪过很多猜测,比如在偏远地区还有一个同名的大唐,又或者像阴阳两界一样,除了他们所在的大唐,暗地里还有一个阴界大唐,只是他们不知道,只有神仙下凡的太子殿下才知道等等。

李承乾托着腮帮子解释:“就是距离我们很远的一个国家华国,他们历史上也有一个大唐。华国很厉害的,科技比我们发达多了,人口有十几亿呢!跟他们比起来我们就是个偏僻小国。他们的大唐也很厉害,万邦来朝,特别威风!”

杜构道:“我们现在也算是万邦来朝吧?”

自从李世民继位之初在豳州大败东突厥,就有周边小国前来朝拜,这次彻底击破东突厥,各国更是纷纷来投,甚至称呼李世民为“天可汗”。

在杜构看来,眼下大唐已经足够风光了。

李承乾却摇摇头:“那怎麽能一样,人家收拢的国家都那麽厉害,来投靠我们的都是些歪瓜裂枣。”

杜构:“……”

宴席开始没多久,颉利可汗站出来,殷切地表示要为天可汗献舞。

李世民没这个打算,但颉利可汗自己提出来也不会推辞。颉利可汗一个五大二粗的汉子,非常卖力地跳舞,兴起之时还跪到李世民脚边,双手捧起他的靴子,低头去嗅他的靴鼻。

李承乾移开了目光,就算他知道这是游牧民族的最高礼仪,向统治者表达敬重之意,还是会觉得别扭。幸好他现在只是小太子,而不是皇帝,否则被人捧着靴子闻还不能躲,想想怪尴尬的。

李世民不觉得尴尬,他现在非常得意,忍不住哈哈大笑,殿中气氛被推到了高潮,李渊甚为激动,还亲自下场弹了一曲琵琶。

之后颉利被安排到太仆寺居住,一应衣食住用都由大唐提供,他的妻子儿女也和他一起。

而李世民则发愁投降的东突厥怎麽安置。

第139章

李承乾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百无聊赖地听大臣们吵架。

这已经是最近的常态了,为了安置突厥十万俘虏,大臣们连日争论不休,早朝仿佛变成了菜市场。李承乾从一开始看热闹到现在兴致缺缺,也不过几天时间而已。

大臣们的意见分为好几种,其中又以魏征和温彦博吵得最为激烈。

温彦博认为突厥既然归顺,大唐也不能弃之不要,应该把他们迁往内地,教他们农耕生存之道,再教导他们礼义道理,如此过上几年,突厥人就会被同化,彻底变成大唐的子民。

魏征则认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突厥性格狡诈兇残,不是可以轻易同化的。如果将他们留在内地,任由他们生存繁衍,数年之后,十万人变成二十万,二十万变成四十万,恐怕会称为心腹大患。应该把他们赶回塞外。

温彦博说汉朝就令匈奴内迁,不也一直相安无事吗?

魏征冷笑:“什麽叫相安无事?温公莫非忘了五胡乱华之祸,这不就是戎狄内迁留下的祸根吗?突厥与我大唐文化、语言都不通,你怎麽能肯定他们会融入大唐,而不是被排挤歧视,因此生出更多怨言和是非呢?”

温彦博也来了脾气:“那你就能保证他们去了塞外不会东山再起?届时突厥卷土重来,你能担得起责任吗?”

魏征梗着脖子回击,温彦博丝毫不让,两人吵得不可开交。还有其他人见缝插针表达自己的观点。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