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唐]今天也在努力当太子(436)

作者:千山不关 阅读记录


如果学生给他们开了好药,短时间来看自然高枕无忧,只是很多人的病不是三两日就能好的,而义诊只有两天时间,等到学生们走了,药也吃完了,他们该怎麽办?

倒不如现在这样,开的药极其简单普通,等到人走了,他们或自己去山上扯了药、或者拿着方子去药铺买来继续吃,总归压力都不大。

李承乾还跑去问排队的百姓问题,拿着个小本本做记录:“你是哪个村的?叫什麽名字?家里有几口人?除了种地还有什麽收入?以前生病了怎麽办?如果有一个药铺,大夫水平差不多就是这些大夫这样,药材比市面上便宜一半多,你们会去看病吗?”

“真有这样的好事?”百姓听到他这麽问,大都很高兴,“朝廷要开药铺了吗?”

“可能吧。”李承乾也不知道李世民和太医署怎麽打算的,所以含糊其辞,“那如果朝廷开设这样的药铺,你们会想去看病吗?”

“小病还是不会去,但大病可能就去了。”其中一个百姓道,“去年冬天我阿娘病了,家里银钱不够治病,只吃了几副药就吃不起了,差点没熬过去。如果当时药材能便宜点就好了。”

“是啊是啊,我一叔家的小子也是……”

其他人也多有感触,谁还没有几个吃不起药耽误治病的亲朋好友呢?差点没熬过去还是轻的,至少最后还是好了,真熬不过去丢掉性命的都多的是。

如果药材能便宜一点,他们也能多一点机会。

这就是李承乾提议开办太医署的初衷,想要人人都能治得起病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他们现在能做的,就是减轻普通百姓看病的难度,让更多百姓有就医的机会。

晚上义诊结束,李承乾也和孙思邈说起太医署在各地开办药铺的事,第一批学生眼看着可以毕业,这件事也该提上议程了吧?

孙思邈却叹了一声:“署令向圣上提过,只是如今国库银钱不丰,圣上的心思都放在突厥战场上,短时间内恐怕开不了药铺。”

李承乾皱了皱眉。

隔了两天,工部的匠人按照李承乾提供的思路,把火炕琢磨得差不多了。先在农庄试着建了几个,试用效果很不错。

李渊也前去看热闹,伸手摸了摸热气腾腾的炕,非常心动:“给朕也弄一个。”

太上皇住的地方自然不会缺了炭火,李渊的房间整日也是暖融融的,但房间暖和和床上暖和是两个概念。

之前李承乾给他弄了暖炉,用铜制成的壶具,装上热水,套上罩子塞进被子里,晚上就能睡得好一些,然而水总是会凉的,来回更换又会惊到睡眠,到了后半夜就不怎麽舒服了。

但这火炕就不同了,只要适当添加炭火,就可以保证一整晚都是暖和的,不比暖炉舒服多了?

李承乾原本也想给阿翁建火炕的,不止阿翁,还有先生陆德明,他们年纪都不小了,这种天气最容易生病,病了也不容易好,少不得要仔细一些。

只是火炕简朴粗陋,比不得床榻精致,还怕阿翁会不喜欢,没想到李渊自己倒主动要求,李承乾当然是答应了。

后来他才知道,火炕也不是一味粗陋的,如果工部来的工匠愿意,也可以修得精致华美=-=。

不过李承乾拦住了,还有那麽多百姓呢,不能花大量时间在一个火炕上,李渊对此也深表赞同。

李承乾让匠人去附近几个村教百姓建火炕,同时在报纸上公布了建造之法,同时说明了注意事项,也就是小心一氧化碳中毒之类。

不过火炕设计了烟囱,问题倒也不大。

这个冬天异常忙碌,朝廷忙着和突厥打仗,百姓忙着种冬小麦和烧砖盘炕,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对于百姓来说,这个冬天虽然忙了一点,但无疑是比较舒服的,而且很有盼头。

百姓盼着来年的收成,李承乾也希望来年能大丰收,除此之外,他还翘首以盼前线的消息。

李世民也知道李承乾惦记着,每每得了消息就会叫人告诉他,今天赢了一场战役,明天攻下一座城池,差不多都是捷报。

杜荷表现也不错,跟在李靖身边立了不少功劳。

过年后的某一天,李承乾在李渊的监督下撅着嘴练字。

是的,过年时李渊回长安住了几天,过完年又回庄子上了。这回不是为了躲人,毕竟他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就算现在住到长安,聪明些的也不会打扰他。

只是李渊觉得庄子上住着挺舒服,有点舍不得乡村景致和他住了两个月的火炕,更重要的是还有心爱的小孙子说话做伴,再多住几个月也使得。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