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唐]今天也在努力当太子(134)

作者:千山不关 阅读记录


压力给到了欧阳询。其他编辑默默低头,不是他们不想帮上司,主要是有心无力。

欧阳询谨慎地措辞:“郎君不要着急,以你的年纪,先多写多练即可。”就不要追求别的了。

李承乾乖巧地点头。

苏琛这时候说:“承乾墨笔字写得不错,他平时用墨笔比较多。”

咦?编辑们好奇了。

他们前几十年都是用毛笔的,但做了编辑后为了外出取材方便,身上都常备线装小册子和墨笔,这还是从参加御书房小会的大臣们那里得到的灵感呢。

立刻就有人掏出了小册子和墨笔,李承乾趴在桌子上写了几行字,欧阳询的眉毛这才舒展开:“不错不错。”

虽然没什麽风骨,但笔迹清晰结构规整,不能说难看了。

他笑呵呵道:“看来郎君只是年纪小腕力不足,加上练习不多的缘故,日后勤加练习即可。”

这次却是发自真心。

欧阳询又就着铅笔字指点了李承乾几句,就轮到杜荷了。

虽然刚刚差点在李承乾那里翻车,但欧阳询对杜荷还是比较看好的。毕竟他年纪比李承乾大,和苏琛差不多。

刚才苏琛的字就很好,杜荷的兄长杜构也不错,杜荷应该也差不到哪去。

见杜荷紧张,欧阳询还笑着对他点了点头以示鼓励。

杜荷深吸一口气,提笔写下几个字。

欧阳询刚恢複的笑容又消失了。

第51章

除了几个小的,编辑们也纷纷请欧阳询指点书法,多难得的机会啊,即便他们和欧阳询共事半个月,也没想过能有这种好事。

多亏了李承乾!

有人提起因故缺席的同伴,感慨对方知道后必定后悔莫及。还有人模仿好友的笔迹请欧阳询指点,且不说这份为了好友的心意,光这操作就够令人惊叹的。

——居然能模仿别人笔迹诶!果然天下之大无奇不有。

苏琛和杜构看得津津有味,听欧阳询和编辑们讨论书法,还能欣赏这麽多顶尖读书人的笔迹,只觉得受益匪浅。

李承乾和杜荷就有点无聊了,李承乾戳戳杜荷:“我们去外面玩吧?”

杜荷:“玩什麽?”

李承乾想了想,眼睛一亮:“我们去听别人说报纸。”

杜荷觉得这个也没意思:“我想去吃好吃的。”

“那我们兵分两路,你去买好吃哒,我去听他们说话。”李承乾提议道。

杜荷想了想点头:“好吧,那我等会儿来找你。”

“嗯嗯!”

李承乾和杜荷噔噔噔出去,屋里的人注意到,但见有小厮侍卫跟着,也就没吭声,由着他们去了。

杜荷欢呼着出去买吃的,李承乾则趴在二楼的栏杆上,探着小脑袋看下面的人说话。

李承乾不知道这茶肆平日如何,但今天确实很热闹。偌大的大堂座无虚席,很多明显是陌生人拼桌。

衆人要麽挤做一团欣赏李渊和欧阳询的笔迹,要麽讨论印刷术的事,还有人问孙思邈是何人。

孙思邈固然是天下首屈一指的神医,然而医者地位卑下,正如大家不会在意巍峨的宫殿由谁监造,医者同样很难留下姓名。更何况孙思邈自开皇年间便隐居山间,至今已经三四十年,平时只在乡野间行医,长安的年轻人不知道他是谁很正常。

李世民也是为了长孙氏遍寻天下名医,这才找到孙思邈一点蹤迹。

虽然没听过孙思邈这个名字,但能上《长安日报》第一期,还是夹杂在一衆军国大事、皇帝题词、印刷术消息里的唯一一条寻人啓事。大家下意识觉得此人不凡,说不定是哪位不出世的大人物,挥挥手能影响大唐命脉的那种。故而也会讨论几句。

李承乾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只要他们多多提起,就会有更多人知道他在找孙思邈,说不定哪天就能传到孙思邈耳朵里。

李承乾还听到了他的名字,忍不住竖起小耳朵,听到都是夸他年幼有为的,便忍不住乐开了花。

正听得高兴,底下突然吵了起来。

李承乾听了一会儿,原来是有人觉得印刷术不好,跟支持印刷术的人发生了争执。

应该说印刷术的优势是很明显的:可以有效降低书籍价格,且能批量大量生産书籍,对于贫苦人家来说是大好事,从此供养读书人就没那麽难了。

但反对者也有话说:他们觉得印刷书籍千篇一律,字迹缺乏灵动美感,书本该独一无二,印刷书简直侮辱了书这个字,他们宁愿不读,也不读这样的书!

李承乾不太高兴:“又没一定让他们读。”

小厮低声问:“咱们要管一管吗?”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