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繁體

太子今天被催婚了吗[清穿]+番外(94)

作者:陌小洛 阅读记录


哦,不对,去掉已经选定的张廷玉,只剩下三个坑了。

虽说是让张英拟定名单,但实际上康熙心里早就有些想法。

赫舍里氏是胤礽的母家,必然要出一个;

佟佳氏是康熙的母家,也该有一个;

另外为了安抚宗室,还得有个姓爱新觉罗的孩子进来才行。

原本按照如今宗室的实力,这个伴读的名额该落在安亲王府才对,但因为行宫之事,康熙对安亲王府的家教不抱什么希望,故而便叫张英往康亲王府仔细看看。

康亲王杰书是宗室里除了安亲王岳乐之外,最善征战之人,十三年奉命征讨耿精忠,十五年平定浙江,直捣福州,如今耿精忠已投诚,杰书正在福州与台湾郑经的军队交战,只待收复沿海之地。

论战功,杰书不在安亲王之下,而对比守旧顽固的安亲王,杰书更忠于康熙,从不与那些没事找事的八旗宗室为伍,康熙自然也更愿意提拔他。

故而这最后一个伴读人选,便择定从康亲王府出。

当然,表面上该做的功夫也不能少。

在康熙的暗示下,索额图上表奏请太子于年后出阁读书。

康熙以太子年幼,不忍其辛劳为由驳回索额图所请,但却又叫内阁审议张英上报的拟定伴读名单。

这下朝臣们都明白了,皇上哪里是不想让太子出阁读书,分明是早就开始做准备了,只等他们来求。

懂事的大臣们开始纷纷上书,慷慨陈词,细数历代太子出阁旧例,为康熙应允做好铺垫,当然,也有许多脑子打结的,执意反对。

康熙对所有折子都留中不发,并不发表意见,但背后却督促内阁尽快从候选名单里,为太子挑出合适的伴读。

胤礽听纳兰性德说起这些事,只是翻了个白眼,暗自吐槽康熙爱演,而胤褆则是十分果断的评价:“矫情!”

胤礽:……他就不该胡乱给胤褆讲某电视剧当睡前故事!

好的不学,都学会了些什么乱七八糟的!

……

康熙一行人在昌平一直住到年前方才回京。

一回宫,康熙就打发了胤褆回延禧宫去安抚一下他久别重逢的亲额娘,然而亲自带着胤礽送了皇太后回宁寿宫,又转头去送大公主回慈宁宫。

路上,胤礽抱怨道:“阿玛,为何要让玛嬷和乌库妈妈住得离这么远啊,每次玛嬷要去慈宁宫都要走好久。”

慈宁宫和宁寿宫,一个在西一个在东,隔着一整个紫禁城。

皇太后又嫌麻烦,不爱坐肩舆,每每自己走着过去,总抱怨走得腿酸。

“你玛法殡天那会儿,慈宁宫里住的都是你翁库玛法的嫔妃,挤得很,你乌库妈妈便叫你玛嬷住到了宁寿宫去,至少要宽敞些,”

康熙解释道,“朕叫人修慈宁宫花园的时候,连带着将后边破旧的寿安宫连带着春禧殿一起重新修缮了,修好了圈起来便是新的寿安宫,就像慈宁宫一样宽敞明亮,那时你玛嬷就能搬过来住了。”

其实慈宁宫西边还有个寿康宫,却是当年康熙生母孝康章皇后生前的住处,不管是论名分还是忌讳上,都不适合让皇太后搬过去,故而康熙只能另行为皇太后修缮新宫。

提起修缮宫殿之事,康熙习惯性的对着胤礽念叨:“这宫里需要修缮的宫殿太多了,内务府的人手有限,总得一点一点来。大公主眼见着长大了,不能总挤在太皇太后那儿,朕打算将慈宁宫后面的西三所收拾出来,让公主们能自己住。”

“胤褆过了年就七岁了,还住在后宫里也不方便,该叫他学会独立了。朕觉得南三所那儿就不错,远离后宫,又离箭亭近,日常上课也方便,得叫他们尽快动工,最好明年就能叫胤褆搬过去。哎,也不知道胤褆能不能适应。”

胤礽和大公主互相对视了一眼,都觉得康熙在操没用的心。

别说是搬到南三所了,就算让胤褆搬到箭亭里住,他都能适应!

康熙自己念叨了一会儿,发现没有回应,便将话题转移向了胤礽:“你也不能总赖在乾清宫里吧?等南三所修完了,朕就给你修东宫如何?”

既然是自己的东宫,胤礽便不客气的提出要求:“要宽敞,要亮堂,要离南三所近!”

胤礽想过了,既然改变不了命运,那他就要努力给自己多留几条后路。

如今他与胤褆很是亲近,将来定然不会像历史上那般相争;

他住的离弟弟们近一点,日常多多相处,感情也会很好。

这样将来就算他依旧难逃被废被圈禁的命运,哥哥弟弟们也会对他多照拂一些,他的日子就不会像历史上那么凄惨。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