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繁體

太子今天被催婚了吗[清穿]+番外(268)

作者:陌小洛 阅读记录


胤礽气得眼睛都红了,“杀人者死,屠城者该碎尸万段!”

大殿之内一片寂静,宗室们仿佛看着什么怪物一般看着胤礽,而汉臣们却是满眼激动。

听听,就连年幼的太子都知道的道理,那些宗室就能为了自己的利益良知尽丧!

“太子英明啊!”

一个须发花白的老汉臣跪地高呼,“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都是大清朝的百姓,难道汉民就可以随意被屠杀吗?请皇上严惩凶手,还枉死百姓一个公道!”

所有汉臣跟着一起跪地高呼:“请皇上严惩凶手,还百姓一个公道!”

康熙的脸色变得更加暗沉。

他当众说出安亲王烧杀抢掠之事的确是为了后续处置安亲王做铺垫,但他的处置并不是要杀了安亲王。

无论安亲王做过什么,他都是平定三藩的功臣,最多以不遵圣旨为由不对他封赏,说要杀了他,那是不可能的。

八旗将士们都在看着,康熙不可能在这个时候屠杀功臣,寒了将士们的心。

更何况,安亲王手里还有两蓝旗。

只要安亲王不出事,两蓝旗就不会出事,可若是当真传出他要杀了安亲王的消息,只怕会逼得安亲王走上不归路。

康熙是想收回兵权,但并不想用武力的方式收权,故而安亲王再如何,他都不可能杀了他的。

若是今日带头闹事的是那些汉臣,他大可以斥责之后置之不理,但偏偏是胤礽先站出来说的话,还说出了碎尸万段这般言辞,还真是不好办了。

斥责胤礽,就意味着太子第一次上朝就折了威严,会让胤礽被天下人议论和嘲讽,康熙决计舍不得;

可如今闹成这样,他若是不管,只怕宗室会更加离心。

康熙突然有些后悔自己一时兴起将胤礽带到朝堂上来了。

胤礽还小,又是最心善的,听到屠城这么残忍的事情如何能忍得了?

他早就该想到会如此,但如今悔之晚矣。

“太子的意思是要诛杀安亲王吗?”

缓过神来的宗室立刻出来指责胤礽,“安亲王在外征战多年,平定了云贵,乃是我大清的功臣!难不成为了几个忤逆的汉人,你就要杀了安亲王,寒了八旗将士的心?这天下是我八旗将士用命打下来的,太子却偏帮汉人,是何道理?!”

胤礽刚刚的确是一时冲动,说话没过脑子,此时稍微冷静下来,也知道自己不该当众说出这样的话。

他看向康熙,康熙的面色前所未有的严肃,却没有开口说话。

胤礽又回过头看向那慷慨陈词的宗室,压下心里的冲动,冷静的问道:“满人也好,汉人也罢,难道不都是大清的子民吗?安亲王军功归军功,但即便他有天大的功劳,也不能失了为人臣的本分!”

胤礽的话锋突然转到了君臣之上,让说话的宗室愣了一下,也让康熙的脸色缓和了下来。

他颇有些欣慰的看着胤礽,开口说道:“这话说得不错。”

胤礽又继续道:“如果此时是我大清刚入关尚未平定天下之时,你们刚刚说的旧俗之类的尚且情有可原,但吴三桂虽然叛乱,云贵的百姓却依旧是大清的子民,安亲王屠杀的不是敌国百姓,而是我大清的手足同胞!”

“更何况,汗阿玛早有严令,不准侵扰百姓,更遑论是屠城!同样是带兵平乱,康亲王可曾有过这样不尊圣旨的举动?”

胤礽抛开满汉之争,将矛头转到两位亲王之间,“违抗圣旨就是违抗圣旨,屠杀平民就是屠杀平民,休要往满汉之争上攀扯,妄想以此抵罪!”

“不错,太子说的极是!”

康熙立刻开口赞同,“朕今日叫你们听的是其他将领是如何参安亲王的,不是让你们来评议满汉之间的国策的!这些折子,可不是汉人上的,都是看不下去的满人将领地上来的,尔等休要混淆视听!”

胤礽重新坐回去冷静,将主场交还给康熙。

他灵机一动用诡辩圆了回来,但实际上依旧心中气愤难平。

这也许就是他与这个时代最严重的隔阂吧——

在这个皇权至上的时代里,或许只有他一个人觉得人命大过天。

胤礽听着康熙和朝臣们就安亲王抗旨一事商议如何处置,却无人再提及那些枉死的百姓,只觉得心里堵得厉害,却又无能为力。

不知过了多久,他被一声“退朝”惊醒,方才回过神来,牵着康熙伸过来的手走了出去。

康熙没有直接带胤礽回乾清宫,而是一路往北,登上了神武门的门楼。

从这里往外看,便是景山。

“保成,看到那景山了吗?”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