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今天被催婚了吗[清穿]+番外(157)
作者:陌小洛 阅读记录
胤礽接过三十两后说道:“娘娘若是有心给灾民做些夹衣薄被之类的,不如与贵妃娘娘商议,算是另外的心意。”
粗布不如粮食紧俏,也不急于一时。
如今大家都聚在一处无事可做,若是她们有心愿意做些针线捐赠出去,亦是善举。
不过这是嫔妃宫女们的心意,胤礽就不跟着掺和了。
胤礽往御花园走了一圈后,抱了一匣子银子回到了慈宁宫花园。
正好康熙过来请安,听胤礽和胤褆说了他们要施粥的事情,很是欣慰,便道:“行,那就叫人去换了粮食,在京郊设粥棚,连着施粥七日。你们那银钱若是不够的,朕给你们补上。”
“咱们宫里做善事,不要你跟着掺和,”
太皇太后说道,“我出五百两,让太后出三百两,定是足够的。”
康熙知道自家额娘祖母都有钱,也不争这个,又问胤礽:“你出了多少?”
胤礽顿时收了脸上的笑容,伸出小手,瞪着康熙咬牙道:“阿玛,还钱!”
康熙挑了挑眉,表示不懂。
胤礽怒道:“我今儿一问哥哥姐姐们才知道,原来皇子公主都是有月例银子的,可我呢,我怎么从来就没见过一两银子?定是阿玛给贪了去了,快还我,我要施粥!”
康熙啧了一声:“你吃穿用度都用的朕的银子,还好意思跟朕要钱?就你那点儿月例银子,够你使的吗?”
“我,我才没有用那么多钱!”
胤礽十分委屈。
为了施粥一事,他特意问过了物价,地震之前,一两银子足可以买到一百五十斤大米,他又不是猪,能吃那么多?!
“我一顿饭只有四个菜,衣裳好多都是乌库妈妈给做的,也没有乱花钱,怎么会不够用呢?”
胤礽掰着手指头数着。
康熙略有些尴尬。
这么一说,好像养儿子的确花不了他多少银子。
其实胤礽一直住在乾清宫里,所有花费都走乾清宫的账,康熙也不知道胤礽到底用了多少钱。
至于胤礽的月例银子——
康熙承认,他忘了还有这么回事。
“咳咳,朕不是给你攒着呢么,等过几年你搬到东宫去住的时候,全都一起给你。”
胤礽:……呵。
古今中外的爹妈在骗孩子压岁钱的时候,都是一个说辞!
康熙说是这么说,转头便叫了内务府,定下了太子未移宫之前,每年例银一千两,并令内务府仔细草拟太子俸禄细则。
这一千两,是比照皇后年奉给的,满宫之中,除了太皇太后和皇太后之外,在没有人比胤礽“工资”高了。
这下胤礽满意了,先拿出了一百两添进了募捐的箱子里,然后将所有银子都交给了纳兰性德,令他和鄂伦岱一起负责施粥之事。
要求便是,账目清晰,米粮优质,决不许弄虚作假。
鄂伦岱说他的那些“纨绔”小伙伴们也想跟着出钱,胤礽答应了,但定下捐款上限便是二十两,按家里的情况递减,并不准他们多出。
二十两对于百姓家来说是一笔极大的钱,但对于这些出身勋贵的小子们来说,却只是零花钱罢了,故而平日里跟鄂伦岱能玩到一起去的人各个都出了钱。
鄂伦岱按照胤礽的要求,给每一个捐了钱的人登记造册,写成大榜就摆在粥棚旁边。
纳兰性德则是提出让京中的寒门学子们帮着一起施粥。
这些学生们大多家中清贫,拿不出善款,却也想出一份力。
胤礽一样应允。
粥棚很快就搭了起来,京郊四面都有,由寒门学子们负责熬粥发放,八旗子弟们跟着维持秩序。
因为人手充足,胤礽便又叫他们几个人一队,带着米粮往更偏僻些的村子里去,专门给那些行动不便的老人和孩子们。
这些年轻人们都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分外的用心。
有八旗子弟们开路,学子们耐心的挨家挨户了解情况,不会轻易浪费一颗粮食,也不会错过一家需要帮助的人。
这一场善举比想象中的更加有效率,在朝廷的赈灾下来之前,许多急需帮助的百姓都得到了能维持生存的粮食,但凡救灾队到过的地方,几乎再没有因为地震无辜饿死的百姓。
等户部的赈灾官员到来之时,许多村庄远比他们想象中的情况好很多。
大家依照胤礽的吩咐,并没有报上姓名,受过恩惠的百姓们也不知道这些粮食是谁施舍的,只说是神仙不忍百姓受苦,才会派下亲使来拯救万民。
赈灾官员回去之后,统计了这次受灾的情况,连同有人私下赈灾一事一起上了折子,直言百姓因此受益良多,给朝廷赈灾亦提供了方便,故而请康熙奖赏这些善心之人。
上一篇:红楼之满园春色
下一篇:穿成三圣母后跟哪吒四处添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