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繁體

太子今天被催婚了吗[清穿]+番外(137)

作者:陌小洛 阅读记录


虽然还有几个不识趣的宗室在那儿念叨着太子太小不应该参与这样的活动之类的话,但康熙心情好,也懒得跟他们计较,只是叫废话多的宗室回家收拾东西,替他去盛京祭祖。

看似委以重任,实则是眼不见为净。

不管朝堂上如何纷争,于百姓而言,能为他们祈雨的太子爷,那就是他们的福星。

自康熙十四年立太子大赦之后,时隔三年,百姓们再次得到了太子爷的“好处”,一时间京中百姓人人称赞,太子的声望初现。

然而这一切,暂时跟胤礽都没什么关系。

他趁着雨躲懒,在乾清宫里无所事事的闲了一日后,又继续开始了每日上学的生活。

而自那日之后,上书房里的气氛也变得与之前不一样了。

胤礽年纪小,又不爱端着架子,从不曾在上书房里称孤道寡,很是可亲,伴读们也将他当成小伙伴一般。

但是那夜之后,得了家里长辈教诲的伴读们,对胤礽开始愈发的尊敬起来。

特别是隆科多,也不知佟国维怎么跟他说的,再次回宫之后,他一看到胤礽就跟耗子见到猫一样,再没了之前那股子用不对地方的精明劲儿。

胤礽觉得有些难受,便私下问张廷玉,张英是不是跟他说了什么。

张廷玉却道:“太子,难道如今这样不应该才是正道吗?您虽亲和,但我们却不该放肆。我父亲并没说什么,但想来其他人家里应该是提点过了的。”

之前初次进宫伴读,大家都拿不准太子的脾气,自然也教不了什么;

如今进宫几日相处下来,伴读们回家各自讲述了宫中之事,又恰逢祈雨一事,各家自然有各家的叮嘱,伴读们一时间没有之前放得开,也是正常的。

瞧见胤礽依旧有些闷闷不乐,张廷玉又建议:“您不妨去与曹侍卫聊聊?他是皇上的伴读,该最了解才是。”

胤礽觉得有道理,便在乾清宫外,堵住了失踪了几日的曹寅。

第45章

自从康熙将鄂伦岱也给了胤礽做侍卫之后,曹寅在胤礽身边出现的几率就大大降低了。

其实一开始之所以叫曹寅跟着胤礽,主要还是因为曹寅自己犯了错,康熙想要磨一磨他的性子,也为他曾经怠慢了胤礽替胤礽出口气。

但其实曹寅自小跟在康熙身边长大,暗中有许多见不得光的活计康熙只信得过他去做,故而鄂伦岱一来,曹寅又被康熙暗中指派了出去。

这几日曹寅正在查京中前明逆党一事,已经有好几天没进宫了,如今有了些进展,正要去向康熙汇报,没想到刚走到乾清宫门口,就被胤礽给堵住了。

“奴才给太子爷请安。”

曹寅略有些心虚,“奴才告假这几日,听闻您大展雄风,呼风唤雨,未能亲眼所见,奴才甚是遗憾。”

按规矩,他现在还是胤礽的侍卫,便是要替康熙做事,也该向胤礽告假才是。

但前几日康熙吩咐的时候催得急,他匆匆忙忙的出宫去了,竟是忘记同胤礽说一声,故而现在被胤礽堵住,他第一反应就是太子来兴师问罪来了。

上次怠慢了太子的时候,康熙曾说过再有下次就叫他滚去江南,这次他虽非故意,但若是太子追究,那他怕是要遭。

胤礽不说话,也不叫起,就这么盯着曹寅看,看的曹寅后背直冒冷汗,只等着胤礽发难,他就要立刻磕头求饶了。

“你有急事要跟阿玛汇报?”

胤礽问道。

曹寅将求饶的话咽回去:“是,皇上命奴才办了些事,奴才是来复命的。”

胤礽其实并不知道曹寅在紧张什么,还以为他是因为要去见康熙才如此,他正好纠结此事,便继续问道:“我阿玛,平时对你很严格吗?”

曹寅一愣:“太子怎么这么问?皇上对奴才一向优厚。”

胤礽又问:“那你为何这么怕他?”

曹寅搞不懂胤礽这话从何说起,但还是回道:“奴才不是怕皇上,而是敬畏。”

敬畏。

胤礽细品这两个字,觉得并不喜欢。

因为不管是敬还是畏,都透露出一种疏远的意思。

“可你跟阿玛从小一起长大,不该是朋友吗?”

胤礽知道这话问得不妥,但他此刻分外纠结,就是想问。

曹寅受惊,侧头看了一眼已经知趣的躲远了的侍卫们,然后压低声音道:“太子,奴才是皇上的奴才,朋友二字可不敢说!”

不敢说,是啊,曹寅怎么敢说。

所谓朋友,该是平等的相交。

可曹寅的命就握在康熙的手心里,康熙随时想打就打,想杀就杀,这样不平等的关系,又何谈朋友二字?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