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同人)瞻彼日月(6)
毕竟是女儿家,我接着醉酒的酡红掩饰住心中的羞怯,伸手要挠孙策的痒痒,看着他嬉笑着躲向周瑜,我不禁想自己对诸葛亮的心意。
“当年和你在会稽山上采药时,小丫头是怎么说的?”孙策依旧调笑着,放慢了声音学着我说:“我的夫婿,一定有胜过汉相子房的才华,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我作势要打,他躲在周瑜身后,笑道:“这有才的知己,阿月改日定要让我一见!”
“我倒也想与他一见。”周瑜边拉过孙策,边附和道。
我笑笑,并未回答。
同孙策、周瑜二人分别之后,我再次找到师父,拿到古籍便告辞白楚回了襄阳,而孟建则说
还要在丹阳滞留些时日。
待我回到襄阳的时候,一进城,便听到了诸葛亮叔父去世的消息。
作者有话要说:这一章是江东线,策瑜真的是我毕生的白月光。其实之前一直觉得孙策应该是一个武夫的形象,知道看到“美姿颜,好笑语”这六个字,才知道原来孙伯符算是一位阳光美少年了。
对孙策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我曾以为是造物主特别偏心才造就了周郎,见到孙策之后,我才发现,原来造物主偏心了不止一次。”孙郎是幸运的,家世,知音,风度,样貌,都是多少人求而不得。
逢知音,女主和周郎都遇上了自己的知音,又因为“知音”而相逢。
下一章男主就回来了,也让我们来讲讲阿亮的身世吧~
第4章 复来归
赶回家的时候,父亲穿了一身白衣,正准备去诸葛家帮着料理后事,见我回来了,便让我换上白衣和他一道过去。
路上,父亲同我说起他被诸葛玄搭救的往事。
“当年,若不是诸葛兄相助,你爹爹我早亡在泰山郡了。”父亲叹息道。
一路上,父亲絮絮向我诉说着诸葛亮的身世。我这才晓得原来诸葛亮早早就失去了父母,他大哥诸葛瑾便担起了养家的重任。诸葛玄是诸葛亮的叔父,带着诸葛亮生病的继母赴任多有不便,但若不赴任,诸葛家却难以为继。
于是十三岁的诸葛亮向叔父和兄长建议,让兄长诸葛瑾侍奉继母,他带着两位姐姐和小弟随着叔父一同赴任。诸葛玄本想投奔袁术,奈何中途遭遇战乱,不得赴任。无奈,只得于兴平二年到荆州投奔刘表,念及荆州城内名士众多,诸葛玄便将诸葛家姐弟安顿在襄阳城,嘱托诸葛亮好生教养弟弟,安顿姐姐。而他则受刘表的任命,奔赴南昌就任豫章太守,却不想朝廷也派出了朱皓赴任,朱皓以诸葛玄为反臣,便请求扬州刺史刘繇出兵,共击诸葛玄。诸葛玄退守西城,却不想这年年初,西城居民叛乱,杀诸葛玄,斩其首级送与刘繇。因战乱封锁,消息传到诸葛家时,竟已过去了半年之久。
荆州游历时诸葛亮收到的信,便是水镜先生司马徽收到诸葛玄死讯之后所写,诸葛亮匆忙回家,也是为了处理叔父的后事。
诸葛玄为照顾兄长的妻子儿女,尚未娶妻,也没有自己的孩子,加上诸葛瑾带着继母去江东谋生,赶来多有不便,处理后事的责任就全落在了诸葛亮身上。
我听着父亲的讲述,想象着诸葛亮曾经也是一个泰山郡天真活泼的男孩,失去父母之后一夕成人,帮着兄长和叔父分忧。他和叔父一起赴任,在途中遭遇战火时,是怎样的惊恐与担忧?我虽随师父四处游历,但处处受师父的庇佑,且常常客居于名士世家府上,所以并不曾真正地面对过战乱。而他却不一样,他和战火硝烟一次次擦身而过,可他却没有在这早早失父失母,少年历经离乱的岁月里一蹶不振,而是担心时局,在霞色中想要一展少年意气。
他见到的苦难那么多,承受的责任又这样重,但即便如此,他也没有怨天尤人。
抵达诸葛玄在城中的府邸,门楣上一片素白。蒯家的马车和庞家的马车也正停在门口,蒯家小娘子戴着幕篱,跟着蒯家大哥正在门口与诸葛亮闲谈,诸葛亮身边小小的孩子也是一身白衣,想来是他的弟弟诸葛均。小小的孩童学着哥哥的样子向蒯家的客人施礼,却不料没站稳一下摔倒在地,想来是很久没有好好休息了。他一手撑着地想要站起来,另一手伸着似乎是在找借力,却一下捉住了蒯家娘子的衣角,娘子有些吃惊,看着诸葛均的小手弄脏了自己的白衣,有些嫌恶地抽出衣角。
诸葛均好不容易站起来,忍住泪水向蒯家娘子道歉,蒯家的两位这才走向了灵堂。我亦戴着幕篱,和父亲上前行礼,看见诸葛均眼睛里的泪水在打转。便对诸葛亮请求说:“诸葛公子,我想先带着均弟弟去处理一下伤口。这孩子刚刚一只手撑着地,定是蹭破了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