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一代文豪林黛玉(26)

作者:鹿门客 阅读记录


尽管有有一些人,竟然傻乎乎地说:“此文宣扬的是正道。这才是这等不自重的妇人放到当今时代,应该有的下场!”

但大多数,上到看话本的文人士子,下到听书看戏的市井小民,都看出来了这《贞洁妇》里的感情倾向。只因此文尽管以正统的“奸夫淫.妇不得好死”为结局,但文里对那两个当代的祝英台与梁山伯,用词形容,却尽是端正赞赏的措辞。比如,把一个虽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早早订婚,却与未婚夫以外的男子有了感情的女人,称作“贤婵娟”。

把那烈女祠里的贞洁妇的雕像,描写作“鬼脸青面”的阴森。把那明明走的是正道的马家,写的一个比一个道貌岸然。

南边有些“铜臭风”重的繁华地,“民风淫.荡,不以再嫁为难,不以守节为贞”,仍以为乐,有那当地市井里与奸商逆儒为伍的不肖子,干脆撰歪文写道:“当年英台事,今朝烈女祠。他姓祝,蝴蝶双飞传佳话。你姓祝,猪笼落水扬恶名。同是姓祝一般命,缘何千古两样情?”

黛玉读到的《贞洁妇》。那是她叔叔带给她的,说是近日浙江文人里流行的。

黛玉原不欲读,她见了这书名,就把脸儿冷下来了。

林若山劝道:“你先读一读。”

因劝,黛玉最后好歹是翻了几页,几页之后,她脸色刹那间就变了,一口气读完,大笑:“好好好!”她一看,虽然笔墨诙谐,但是暗藏惊心可怖。这等诙谐笑脸下的冷眼,恰是渡儿笔墨。

何况章回名的第一个字连起来,恰好是她们当初约定的平安的信号。

当初离开浙南时,林若山建议尽快往云南去。说是浙江境内,此后恐怕难安身。云南境内,倒是百族安身,民风复杂开放,寻常人管不到。而林若山也正好有正经事得去云南一趟。

只是三个人里,出云先拒绝了。

出云说:他身上背着许多的缉拿,连当朝王爷的也有。倘若跟他们一起走,那就要给他们惹来天大的麻烦。

还没等大伙表态,在到了一个城镇上的好似好,出云就在一个晚上,不告而别了。

二妹,却整个人浑浑噩噩的,出云走的那个晚上,她跟着出云一起不见了。

虽然是不大熟,但好歹也共同患难过,怎么说走就走?

黛玉有些气苦,问了和出云关系一向良好的渡儿,却摆摆手说:“不打紧。出云,他......”渡儿想了半天,才想了个词:“他惯于市井里打滚,经验丰富,门路多。不会有事的。”

渡儿只是担心那个才见了几面的二妹。她自己模糊看过一些,也听过出云讲过二妹的身世凄凉,加之又是一双小脚。倘若二妹是跟着出云一起走了,那也罢。如果不是跟着出云一起走了,二妹一个人在外边,恐怕不好。

听渡儿讲罢二妹境遇,黛玉一向是多情人,听了也只有叹息。

但他们出去找了很久,都没找到人,最后才作罢了。

最后只剩下他们几个人,便一路打算往云南去的时候,黛玉理所当然,以为渡儿会和他们叔侄一起走。

谁料渡儿却拒绝了。渡儿说,她要和老仆人一路北上,去边疆寻她父亲的尸骨,带回京城与母亲合葬。

可是孤女,怎做千里行?如今世道早已不太平,尤其是北边。如甘陕晋等地,都早已闹了民变。

黛玉苦苦劝道:“袁伯父去世已三四年,你不必急于这一时。过了这几年,我们陪你一道去,岂不好?”

只是渡儿虽然脸上言笑晏晏,为人却是最固执不过。

黛玉急得不行,正气头上,林若山却没有再劝,若有所思地给了渡儿一样信物,是一柄短短的,精致如玩具的红缨枪。

“此去北边,过了长江,就先往开封省城去,寻一个人。他是我的老朋友,自然会照应你。”

渡儿一看那红缨枪,就满眼惊异,随即看林若山一眼,含笑谢过。

黛玉仍然生气,私下对林若山埋怨道:“就叔叔您的朋友多!”

林若山笑了:“人各有志,岂能强求?”

“什么人各有志?”黛玉敏锐,听到这里,就觉出不对头来了,蹙眉道:“这是什么哑谜?”

林若山和渡儿都只是含笑不语。

黛玉七窍玲珑心肠,一年多下来,素知自己叔叔颇有点奇怪的地方,因她心里的念头想,统共只有这一个亲人平日相依为命。故而对这些奇怪处,她便一概不问,一概不究。

此时看他们此时神色,她就知道是问到了“奇怪处”,就不再追究了,只是扭头把一个包袱丢到渡儿怀里,没好气道:“去罢!真真是些‘哑谜洞’里学艺出来的‘天魔星’!”

临别,林若山给渡儿请了几个信得过的护卫,约定,等到了地头,就传平安。

现在看来,这传平安的方式。还真是渡儿的方式。

看完《贞洁妇》,黛玉叹道:“我也想作个什么文了,正好和她和一和。”

她沉吟片刻,拍手道:“得了!”遂挥笔拿纸写下《烈女祠》这三个字。

她道:“渡儿以梁祝的故事,暗写今日,喜藏悲。我要写一篇和文,借二妹与渡儿身世,以悲藏喜。”

令林潇湘真正开始闻名于世的第三篇著作《烈女祠》,就在这一天,动笔了。

第28章 番外:大学课一堂

建民今天在中国文学史的课堂上打瞌睡了。他昨晚做实验做得入迷,熬了大半个晚上,就在课上打起了盹。

“起来,建民同学,你来说说。”杨教授笑眯眯地走到他身旁。

李建民惊醒了,愣了一会,连忙站起来,看向讲台上,黑板上教授用一笔清秀的小楷写着:论林潇湘初期作品的意识形态发展。

林潇湘的大名,要说有人不知道,那是不可能的。从小到大,小学,中学,高中,次次修课本,她的作品都有入选篇目。

人称:铁打的林潇湘,流水的教科书。

只是他一向对文学不感兴趣,选这门选修课,完全是为了凑学分。就是被称为一代文豪的林潇湘的作品,也只是学了从小课本上那几篇节选的课文,还有看了几部根据原著改编的电视、电影、话剧。除此之外,别的一点都没有看过。

但是除了那几篇之外,尤其是林潇湘的作品还分初期中期后期的什么鬼?

除去电视剧里被批了又批的“演丑了林黛玉”的颜值争论,他撑死只知道她的那几篇代表作,以及一些初中高中学过的基本的身世背景啊。

看着建民一脸的懵,对着工科学生,已经练出了无坚不摧心脏的中文系教授微笑着提醒他:“先想想,林潇湘初期的作品有哪些?”

建民语塞。想了半天,忽然想起陪着表妹看的,前几天苹果台放的一部被批人民日报为“粗制滥造,搪塞人民,过度娱乐化”的电视剧,他连忙好像抓到了救命稻草:“《杨柳树》!哦,还、还有《金龟梦》!”

四下哄然大笑。

建民愕然,怎么?他......说错了?明明记得高中时候学过,《金龟梦》是林潇湘创作的第一部小说啊。

还有那部电视剧,里面不是说《杨柳树》也是她早年的作品吗?

杨教授风度很好,听到他说出之前课堂上已经被反复纠正过的错误,也只是摇摇头,微微笑,温和地说:“闲暇时少看点戏说的电视剧,不要整天泡在工厂和实验室,青年人,多锻炼一点,也多看一点书,响应党的号召,多增加一点文学上、艺术上的素养嘛。”

建民老老实实听完话,杨老师挥挥手,叫他坐回位子去了,自己走了一圈,敲敲打打,惊醒不少睡着的混学分的理工科学生。于是又一笑,蛮有趣味地念:“讲课,讲课,惊起一滩鸥鹭。”

被惊醒的“欧鹭”们呆乎乎地看着这他,他才恶趣味地一笑,又回到讲台上,清清嗓子:“好了,我们再来讲一遍关于林潇湘作品的分野的知识点。之前,一位同学说《金龟梦》是林潇湘是早期的作品,这是不对的。《金龟梦》的确是林潇湘的第一部小说。但是,以意识形态发展为分野,它属于林潇湘晚期的作品。为什么这么说呢?”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