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双朝没言语,只点了点头,说四爷:“四海去送送!”这才笑着跟金印说话。
金印感觉好紧张!
金明明过去抱着姥爷的腰就挂上了,“您怎么才回来呀?我妈念叨好几天了……”
林双朝把孙女抱起来,“长高了,有奖励!”
吴秀珍拉孩子的手,“怎的吃不胖呢!这次跟姥姥去住两月……”
好啊!金明明这个那个的叫,才都在厅堂坐了。大人说话,金明明带着俩表弟上玻璃暖房里玩,孩子们没见过这个,都好奇!
等身上都暖过来了,才去后头看孩子。
桐桐把孩子给老太太递过去,“您瞧瞧,是不是比金明明还白一些。”
可不,都白的发亮了。
育蓉看了看,接过来抱了,“头发比金明明的黑,瞧这头发多旺!”
“耳垂是一样的,都可厚了,你摸摸。”育莲来的早,抱了好一会子了,端详的可仔细了。
林双朝抬手接过来,轻轻的晃悠着,问说:“名字取了?”
金印赶紧说,“亲家来取,给娃取个好名字。”
林双朝还矜持了一下,金印再三的请求,“因着没取名字,户口都没给上呢。”
这样呀!林双朝端详了孩子半天,才问说,“金锏,如何?”
哪个jian?
林双朝坐下,把孩子搁在腿上,伸手用手指在茶几上写了个‘锏’字,“金锏!”四爷当时就给噎住了,桐桐眨巴了半天眼睛,竟是不知道该怎么接话。
金锏,又叫打王鞭!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上打昏君,下斩奸臣。金锏就是干这个用的!
有这样不得了的寓意在里面,咱拿来给孩子取名字吗?
金明明突然就觉得:我好喜欢这个名字!想跟弟弟换换。
第913章 流金岁月(44)
这怕是跟林双朝的心境有关!
如今的很多情况,林双朝看在眼里,怕是急在心里吧。
今天这样的场合不适合谈这个,金锏就金锏,咱就叫金锏。
这几年不停的添孩子,很难聚到一起。确实是出门不方便,孩子小的话,出门更不方便。而今这一聚,这两年内怕是再难聚的这么齐整了。
这么齐整了,林雨桐难免问起了育材,从自己来到这个世界,还从没有跟育材打过照面呢。电话,书信,来回寄东西寄钱的,来往没断,但就是,“有三个月我没有接到育材的消息了……”
吴秀珍低声道,“怕是部队开拔了……”
明白了!西南边境还打仗着呢。严格说从七九到八九,摩擦就没断过。这就是为什么育材从参军之后就没回来探过亲的原因。
这话不敢再说了,省的老太太心里不大自在。
娘们几个说这个呢,那边连襟几个带着老丈人一块说话。
高城就说现在厂里的情况,“正在上设备,扩大产能……”
四爷就认为,“不该再盲目的扩大产能了,再这么下去,就不是市场饱和,而是市场过剩了。”他就说这里面道理,“……经济放开,吃的饱,自然就追求穿的好。也就是这几年,不管是轻纺还是毛纺,需求量猛增,这就会导致一个误判,觉得市场大,还可以扩大生产。可你这么想,他也那么想,棉纺各县有,地区有,省里有,而且你们都排第九,还要再扩大产能,这是要把这个行业彻底做死的。”
林双朝愣了一下,对市场这个东西,国内敢说懂市场的有多少人呢?但是四海说的经济规律就如同书上说的,是一个浅显的道理。这是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他顺手就掏出随身带的本子和笔,“四海,你说你的想法……”本子搁在膝盖上,这就开始记了。
育莲低声道,“爸现在真是的,除了工作还是工作!”
职责所在,岂敢轻忽?!
林双朝还嫌弃娘儿几个吵吵嚷嚷的烦人,干脆带着女婿去了前面的客厅,那地方大,也安静,在里面说话是合适的。
金印跟着倒水,看着儿子跟他老丈人在一起说话。回头那么一看,其实自家老四很像是那么回事,他在那里说的滔滔不绝,他老丈人听的仔细,不停的记一笔,由此可见,老四并不是胡说的!
林双朝在本子上划拉,好半晌才说,“照这个规模扩张开了,要不了几年,就不盈利了!但是厂子负担会越来越重,非破产重组不可!”
对的!还不光如此,四爷就说,“最苦的依旧还是农民。吃饱不难,之前以杂粮为主。现在呢?细粮家家都能吃,也仅仅是吃饱了。但是呢?公粮公棉,上交上去之后,按说定了级别定了价,是得给钱的!但是,基本都是白条。好粮食好棉花全交上去了,钱没有兑现下来……农民手中真没有钱。再加上,摊派不少,修桥得摊派,铺路还得摊派……再加上学费、医疗费这些费用这两年明显上涨,而对应的,也出现了日用品涨价……通货开始膨胀了……从集体脱离出来之后,各方面磨合适应的过程,尤其痛苦。这村里,有卖血的,有的妇女实在没法子,出现了出卖身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