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红楼+聊斋]我在红楼话聊斋+番外(697)

作者:玄月扶摇 阅读记录

他们之所以弹劾敬王,也不是真的要把敬王怎么样,而是要通过弹劾这种方式,向圣人表达自己的不满。

一时间,京城内外,“牝鸡司晨”这个词,查重率不要太高。

林如海之所以敢在这个风口浪尖上,上书力挺敬王,当然是他认为圣人虽然仁德宽厚,却绝不是前朝孝宗那般的懦弱之君。

群臣联合,妄图携众意以挟君,必然会触怒圣人。

而圣人的手段,丁忧期间时刻关注朝堂的林如海,作为旁观者看得可太明白了。

圣人的反应速度也远胜以往,没过多久,林如海的推测便成了现实。

五城兵马司直接出动,按官职排序,把所有为此事上书官员的前二十名,全部缉拿归案。

罪名当然不是弹劾敬王,圣人还不至于为了这点小事阻塞言路。

圣人给出的罪名,就是煽动官员,蒙蔽视听,妄图挟众势以迫君。

“此等行径,与逼宫何异?”

这是圣人的原话,令人闻之胆寒。

就像是一盆带着冰渣子的凉水从头浇下来,未被缉拿的官员,那上头的热血一下子就冷却了下来。

只有冷静下来,他们才会认真思考:跟着那些大人物做这件事,对他们又有多少好处呢?

敬王不过是提拔了一个女官而已,就算是提拔一百个,又能影响什么大局呢?

只怕他们有生之年,女官的数量也不可能占朝堂总数的十分之一。

能混到中央的官员,都是有才能的。而有才能的人,是不可能害怕那些他们一直看不起的女子的。

六品小官而已,又是文宣部这个比五寺还要边沿的部门。

本来文宣部的官员,除了最初搭框架的那几个,就没有一个是正儿八经科举考上来的,对他们这些科举入世的,影响微乎其微。

既然如此,他们为什么又要跟着摇旗呐喊?

挟众意以迫君,这种事情,他们只敢意淫而已,这次怎么就热血上头,直接干出来了?

是,历来都有法不责众的传统。但谁又能保证,自己不会成为那个杀鸡儆猴的鸡?

想明白的冷汗流了一地,想不明白的眼见顶头上司都下了大狱,也都乖乖夹起了尾巴。

不是没有骨头硬的清流,但他们的辞官折子一递上去,圣人直接就准了。

在圣人眼里,敬王在文宣部提拔了一个六品女官,根本就不算什么大事。

反而重臣的反应这样激烈,竟然联合起来,妄图逼迫他改变圣意,才是值得他重视和专心应对的大事。

因为圣人太清楚了,若是这一次让群臣得逞,日后自己再推行什么政策,阻碍了某些人的利益,他们还会一次又一次,妄图重复这一次的成功。

所以这件事从头到尾,圣人在处理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提那个六品女官。

而蹲在诏狱里的二十个高官,在清醒过来之后,也意识到了自己犯了怎样的错误。

——他们竟然把对付暗弱昏庸君主的招数,用在了当今圣人身上。

当今圣人虽然不是滥杀无辜的暴君,但也是心性坚毅之辈。

这些年他的执政风格看似春风化雨,实则仔细品味就会发现,朝堂内外发生十件事,有九件事的结果,都是圣人想要的。

此等权谋手段,便是老圣人看了,也自叹弗如。

老圣人从私底下和傅玉衡表达过自己的担忧,“我儿这套翻云覆雨手,唯前朝嘉靖帝可媲美一二。但天下无敌的久了,只看嘉靖帝执政后期……”

嘉靖帝在位四十多年,前十年和后三十年简直是两个极端。

他刚继位的时候,武宗死得不明不白,几乎所有权柄都被文臣们把持。

杨廷和之所以主张迎他为帝,就是因为成化帝的子孙里,他的年龄和辈分都最合适。

辈分合适且不谈,这个年龄合适,绝非是“国赖长君”,而是年纪小好控制。

经历了洪武帝、永乐帝两代高压帝王之后,又经历了朱祁镇那个奇葩,文臣们都怕了。

成化帝的宽和平庸和弘治帝的妥协,也让他们尝到了甜头。

——若是所有皇帝都这么好搞,该多好呀!

这个时候,最能折腾的武宗登上了历史舞台。

他不甘心做文成的傀儡,文臣只好让他溶于水。

然后,以杨廷和为首的内阁,选择了兴王之后朱厚熜。

他们以为,一个未至舞象之年的少年,骤然得到了天上砸下来的馅饼,纵然不至于对迎立之臣感激涕零,从一个藩王突然成了皇帝,心头也难免惶惶。

而这,就是文臣们的机会,是他们把一切拉回“正轨”的机会。

嘿,谁能想到呢,他们自己挑的软柿子,其实是不锈钢造的刷了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