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唐种田指南(378)

高长松激动极了,内心满是“大圣您喜欢就好”,面上他强按捺住激动之情道:“是我种出来的。”

他可不是说瞎话,这是结合了现实的,高长松把几种桃子的树苗全收入购物车中,假设大圣喜欢,他就在这两界山买上一片地,委托果农照顾,供给大圣源源不断的瓜果。

大圣听完果然多看了高长松两眼,按照正统道门的说法,种树研究瓜果都是旁门左道,谁还专门研究这个。

他回忆在天庭的生活,都不知道照顾蟠桃树的是谁!

于是便说:“你这活,还挺少见。”

高长松看似狗腿,实则激动地回应:“您喜欢就行。”

他恨不得立刻回去播种啦!

*

第一天,高长松虽带上全套的梳毛设备,却没成功顺到猴毛。

好在他深知温水煮青蛙的道理,也不急于一时,先天天到孙悟空这报道,给人家送瓜果,回去便物色土地,侍弄树种。

过了些日子,当孙悟空为打结的猴毛烦躁时,高长松终于忍不住毛遂自荐,拿着针梳排梳道:“大圣,您要不嫌弃,就让我来吧。”

最近,高长松殷勤的态度与他一声声的“大圣”让孙悟空越发认定,他应当是菩提老祖门下的小师弟,否则正经道士,谁记得他齐天大圣的名号,还会尊敬他?

孙悟空是个护短的,再加上高长松对他崇敬有加,便用护猴子猴孙的态度护他,孙悟空不仅不反感高长松手上的梳子,相反,还挺好奇这些玩意儿怎么用。

猴子之间最常见的互动就是互相梳毛、捉虱子,这便于同族间交流情感,眼下高长松主动帮他梳毛,在孙悟空的眼中,这就跟发起捉虱子申请一样。

且他的毛毛中可能真有这些小家伙。

孙悟空不置可否,高长松喜形于色,当他梳子接触到齐天大圣头顶柔软的猴毛时,他激动得都要撅过去了。

高长松:我我我我我我!真的撸到大圣了!

第156章

两界山脚下的唐国城镇与乌斯藏并无甚区别。

高翠兰初入唐国,还是很激动的,她对外界有旺盛的好奇心,西番哈密国的鞑靼生活方式与乌斯藏人不尽相同,倘若说他们是半耕半游牧民族,那鞑靼就只剩游牧了。

毡帐、马匹、奶制品……对高翠兰来说,她的一番小天地只有高老庄,这在他人眼中宛若世外桃源的村落,在她眼中却那么平凡。修道、口吐人言的异兽们都是她生活中的一部分,习惯了便不会惊乍。

文化上,高老庄汉化程度高,村人多为南北朝自中原大地逃避战乱而来的汉人,隋朝时又吸纳了不少新鲜血液,其风俗与唐人村落无异。

不仅是高翠兰,高香兰跟高玉兰都大失所望,受周围人影响,唐在她们心中地位很高,进两界山前,她们怀揣诸多想象,几乎将大唐想象成遍地黄金玉石的富庶地,现实却不尽相同。

高翠兰百无聊赖呆在邸店后院,这些日子,高长松从百忙中抽出空来,带她们逛街,感受大唐风潮,实在抽不出时间也会将她们交给放心的长工。

这些长工都是从在高老庄时就跟着他的,很是可靠。

按理说来,高长松在两界山的生意做得差不多了,待休整完毕商队就要启程,可近几日,高长松却变得神出鬼没起来。

商队的人只知他“有事外出”,却不知究竟是什么事。

高香兰等人也很奇怪,只有高翠兰一人笃定道:“肯定是去看神猴了!”

高香兰跟高玉兰并不是很信,在她俩眼中,高长松的形象是很高大的,她俩不知道大圣的好,虽对神猴有些好奇,却也无额外的兴趣。

只有高翠兰最想看见神猴,她的直觉又很灵敏,察觉到了高长松那隐晦的跃跃欲试。

高香兰摆出大姐的模样,双手叉腰道:“怎么会,大兄是很辛苦的,定然在为商队的未来而奔波,怕不是你自己想去看神猴吧。”

说到这,她又担心高翠兰乱跑,连忙嘱咐道:“这里不比乌斯藏,切莫在唐国的地界上乱跑,听到没。”

她的想法很多,一是担心高翠兰乱跑跑丢了,这儿他们发动不了人民群众,找不了人。二也是有种初来唐国,需要处处小心,不能露怯的意思,免得被人看不起。

高玉兰比较文静,训不了人,高香兰说得她直点头,还看向高翠兰,示意她好好听。

那高翠兰吃这套吗?其实是不大吃的,她小嘴撅得老高,活像挂酱油瓶,可她还是很尊敬高香兰的,对她来说,大几岁的高香兰是严母,她的话不得轻易忤逆。

于是她闷声不说话,只在心里偷偷嘀咕:大兄肯定是去看神猴了,我也要去看,到时候抓大兄到你们面前来,看有什么好说的。

浮云素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