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了五个哥哥后,京城无人敢惹(384)

作者:陌于之

有相熟的人认出来,“这不是最近声名鹊起的青竹公子么。”

他没有回应,依然笔直地前行。

路过中书舍人府的时候,赵元默默地跟在了他的身后,谁劝都不回头。

路过贫穷小巷的时候,安浚咬牙跟了上来,视死如归。

路过礼部尚书府的时候,齐家兄妹立在墙角,死死地盯着许默的背影。

内心的天人交战,理想与家庭的取舍,在这一刻战斗到极致。

在许默平静转身的刹那,齐淮心底的线终于绷断,他还是那个爱国爱民的少年,他的雄心烈火不曾扑灭,他以最快的速度飞奔跳跃。

他大喊着,“许兄,等我。”

第287章 击鼓鸣冤

从二进小院到奉天府,赶车只需一炷香的路途,被少年们足足走了半个时辰。

他们笔直郑重,他们一表人才,他们目不斜视。

不仅沿途的百姓被吸引,连文昌阁里的学子都忍不住缀在后头,一探究竟。

当许默停在奉天府门前的时候,身后已经是乌压压大片,他看向弟弟妹妹,又冲至交友人颔首,最后举起鼓槌,在众目睽睽之下,敲击起冤鼓。

一下,两下,三下。

鼓声低沉,如波痕荡漾,以奉天府大门为中心,向整个丰京扩散出去。

有百姓自沉睡中惊醒,也有忙碌者抬起头,更有人猛地站起身。

今朝以前,冤鼓还只是用来宣布县令休息的工具,普通百姓想要告状需要写好状纸,再告上衙门。

后被重大冤情震惊,改由百姓敲击告状,才有了“击鼓鸣冤”的来由。

为了彰显冤情,也为了震慑朝野,这鼓声之大可想而知。

距离稍近的人都露出不适,姜笙也皱起小眉头,好在有一双手伸出来,为她捂住耳朵。

可冤鼓跟前的许默仿若未闻,沉静敲击。

四下,五下,六下。

鼓声还在荡漾,许默却收手,将鼓槌挂了回去。

“大哥怎么不敲了?”姜笙疑惑地抬头。

话本子里的人敲起来,没个几十下打不住。

长宴收回手,“并不是鼓声越大,冤情才越深,大哥住手乃不愿鼓声扰民。”

敲鼓鸣冤乃不得已为之,只要能够惊动奉天府,吸引丰京百姓的注意,就够了。

他话音刚落,奉天府的大门就打开了。

丰京不愧是首都,办事效率就是高。

十几个眉目严肃的衙役走上前来,身后跟着个一丝不苟的老者,见到这么多人也没有震惊,只把目光盯准许默,“何人击鼓,所为何事?”

许默缓缓拱手,行了个基础的礼仪,“见过府尹大人。”

他行的这个礼可大有门道。

普通人想要告状是要下跪的,只有拿了功名的读书人才堂前不跪,以礼代之。

奉天府尹的面色微变,声音也客气许多,“莫要多礼,有什么冤情只管进堂陈诉。”

他手下的衙役迅速将奉天府门敞开,又抱起水火棍,训练有素地立在一旁。

奉天府尹亦是正了正官帽,沉稳地踏上那明镜高悬之下。

终于到了真正关键的时刻。

许默长出一口气,最后与长宴对视过后,撩开青色的衣摆,踏着小腿高的门槛,走进奉天府大堂。

齐淮也好,姜笙也罢,全都被拦在门槛外头,不得进入。

他们只能看着那个笔直的青色身影立于堂下,被众衙役包围而不畏惧,径直望着堂上的奉天府尹,铿锵道,“学生许默,状告会试科举,学生试卷被调换,成绩亦下落不明。”

他没有说会元,没有提方家,试图把齐家摘出去。

但这两句话,亦足够整个丰京哗然。

几乎是瞬间,他们想起被吹上天的方远,想起贺家参的那一本,再看看那个青竹一样倔强屹立的少年,好像明白了些什么。

堂上,奉天府尹的表情也从客气变成了微妙,还夹杂着几分犹豫。

但那么多丰京百姓看着,又是天子脚下,他想跑也跑不掉,只能拿出惊堂木,呵斥道,“大渝王朝律法森严,不容污蔑泼脏,你说你试卷被调,可有证据?”

“自然是有。”许默不慌不忙,“根据大渝王朝律法,落榜生可于放榜十日后查看落榜试卷,学生于贡院墙壁上发现,那朱卷上只有名字是学生的,其他皆为陌生。”

这句话证据算不得足。

许默又呈出上一卷纸,“为自证清白,学生将会试卷子内容重新默写,只盼府尹大人还学生清白,证明这大渝王朝,朗朗乾坤,没有龌蹉!”

到这里,奉天府尹已经被震撼住了。

学习优秀的学子很多,信手拈来诗词的也很多,但写完两米长的会试卷子,又能重新默写出来的,可没几个。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