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了五个哥哥后,京城无人敢惹(267)

作者:陌于之

朱思桓的那一脚,委实震惊了许默,也让许默更加看不透这个人。

“我要说,我是出于正义,你信不信?”朱思桓轻笑。

不过很快又收起笑容,“其实我是为了扬名立万,仅仅写诗论道的名气还不够,我朱思桓还要仗义执言,要清高桀骜的名气。”

至少那一脚,是踹到众文人心里去了。

许默抿抿嘴,这个解释听起来最合理,但他倒是觉得朱思桓带上了真心,至于有几分,就得让时间证明了。

“不管怎么说,许某都得感谢思桓公子。”清风霁月的少年拱手。

朱思桓清浅一笑,“承许解元吉言,思桓若达成所愿,必重重酬谢。”

悠然居门口再次传来脚步声,原来是弟弟妹妹握着银钱出来了。

许默不再停留,伴家人坐上马车,赶回二进小院。

诚如两人猜测。

隔天。

本就小有才名的朱思桓在丰京名气大燥,他在文昌阁门口力护平民三兄妹的一幕更是被无数文人津津乐道,有不少人打赌猜测,三年后的举人试,必有思桓公子的一席之地。

连带着,朱家嫡支都惊动了。

说起来朱家嫡支,就得提及朱家跟陶家的婚事。

最开始朱家是为朱志寻一门亲事,挑挑拣拣始终没有合适的,直到朱志考中举人,符合了陶家要求,两家才顺势牵上红线,成为利益共同体。

在两家儿女定下婚约的这段时间里,陶家跟朱家光合作就走了好几拨,板上钉钉的两姓之好,却被朱志的外室庶子给破坏。

偏偏婚约破了,合作还在维持,朱家和陶家都有点骑虎难下。

成婚吧,陶家丢不起这个脸。

不成婚吧,到嘴的肥肉又舍不得放下。

这个时候杀出来的朱思桓,在朱家嫡支看来,就是天降救星,是继续维系两姓之好的关键。

也就三五天,嫡支那边就来了人,跟朱思桓传递消息,问他可愿意与陶家女成婚。

朱思桓面上踌躇,心底全是尖叫。

他假装不愿意,沉吟了好久才委屈道,“我这岂不是替表叔背了锅?”

直到嫡支表示不会亏待他,朱思桓这才委委屈屈地同意了婚事。

隔天朱家与陶家商议。

虽说陶家的条件苛刻,嫁女必嫁举人老爷,但朱家是真没有适龄的举人了,朱思桓也确有考中举人的希望,最重要的是陶家舍不得放弃与朱家的生意合作。

两相权衡以后,这桩婚事竟然确凿定了下来。

消息传到二进小院时,他们庚帖都换了,正在商议成婚时间。

“我还以为陶家会等三年后举人试再成婚。”长宴缓缓道,“就像王家的王皓然一样。”

去年王皓然与周家女定了婚事,约定的是中了举人再成亲,王三爷并王皓然都是自信满满,却不想许默拿了解元,王皓然连排名都没进。

没进排名即为落榜,落榜了就不是举人,还得备战三年。

听王扶风说,周家想要撕毁婚约,王三爷父子反而不愿意了,坚持要成婚,目前正在僵持。

“思桓公子已满十六,听说陶家的姑娘比他还要大上两岁。”许默轻声道。

三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朱思桓纵然愿意等,陶家的姑娘也熬不起。

所以兜兜转转,还是遂了这小子的意。

机关算尽,只为抱得美人归。

就算许默忌惮朱思桓的心智,也忍不住要为他的连翻算计喝上两声彩。

只盼,他得意尽欢的时刻,不要忘记两人的约定才是。

二进小院,明亮折窗,平实木桌上,摊开了卷轴形状的宣纸。

少年提起浓墨,在上头郑重写下“一击必杀”四字。

许默对朱志的恨这么多年都不曾减淡,即使朱志是嫡支的人,有家主长兄撑腰,有方家主母呵护,也挡不住他浓烈的杀意。

联合朱思桓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有第二步,第三步。

窗外忽然传来银铃般的笑声。

许默抬起头,才发现是二弟回来了,妹妹正绕着他左问右问,还收到了一大捧的土特产。

“丰京可真够大的,我转了半个月才跑出去,路过河南郡给你们带了点好吃的。”郑如谦风尘仆仆,刚长出来的肉又消去一半。

姜笙高兴地解开包袱,被散落一地的红色果子吓了跳,捡起来才发现是大红枣。

旁边的长宴啼笑皆非,“二哥,哪有特产给人带红枣的。”

“别瞧不起,这可是郑新的大红枣,皮薄肉厚核小,味道还好。”郑如谦叉着腰道,“最关键的是,这玩意好运。”

干货能不好运么,放半年都坏不掉。

姜笙撅起嘴巴,拆开另一个包裹,这次她小心了很多,果子没有散落,但还是红彤彤圆润润,刺痛她双眼。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