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了五个哥哥后,京城无人敢惹(231)

作者:陌于之

姜笙破涕为笑。

整个簪花小院都由阴转晴,拨开云雾见青天。

远在千里之外的方恒似心有所感,摸出心脏位置的护心镜看了看,又塞了回去。

“公子,怎么了?”姜一凑近询问。

方恒摇摇头,“说了多少次,别叫我公子。”

几人自安水郡抵达北疆,以“流浪儿”的身份参进了军队,现如今都是驻北疆第八大队第五分队的第二小分队。

队伍里人不多,也就二十几个,经常被派出去执行一些小任务。

比如砍柴,比如捉野味,又比如寻找干净的水源。

时间长了,免不了有人抱怨,“我们是来参军的,是来跟鞑虏厮杀的,怎么竟做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只有方恒闷头做事情,从来不问为什么,更不抱怨。

六位家仆见他如此,也学着把嘴闭上。

今天是五分队的队长第二十次下达命令,要一群人带上水壶,打上一百壶干净的饮用水回来。

队伍里又开始抱怨,觉得队长是杀鸡在用宰牛刀,觉得队长大材小用,觉得抱负难以实现。

还有的干脆偷起懒,反正队长只说打一百壶干净的饮用水,但没说时间,慢慢打也可以的,反正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只有方恒带着六位家仆,外加两位十六七岁的少年,攀爬过高山,越过山林,抵达有着干净水源的小溪。

他们从怀里掏出水囊,咕嘟嘟灌进干净的水,再拧好盖子,扔进马背的包裹里。

九个人,每人灌上十几壶,虽然有些吃力,但总算把任务完成了。

也就是这个时候,方恒感到了心脏的抽痛,好像有个人在哭。

是妹妹吧,只有这个小哭包,虽然骨子里坚韧,但到底是个小姑娘,伤心着急的时候还是会掉金豆子。

只可惜,人在千里之外,甚至不能为她擦去眼泪。

方恒长长地叹息一声。

回过头,翻身上马,将一百壶干净的饮用水送回落脚点。

却发现落脚点里有种诡异的寂静。

方恒瞬间戒备起来,连带着六个家仆都精神高度集中,只有其他两位人还有些迷茫,抱紧怀里的水壶。

一群人试探着进了落脚点,姜一带着其他五个分散在不同角落,仔细查探一番后,回来禀报,“公……方恒,没有任何陷阱。”

“也没有任何人。”姜二补充。

所以落脚点原本偷懒的人去哪里了?

方恒有些迷茫,但还是把水壶放在队长指定的位置。

冷不防有笑声响起,竟然是第五分队的队长来了。

他身高八尺,络腮长胡,看不出具体的年龄,唯独一双手十分有重量,拍在方恒的肩上,要不是有点功底,估计会被按趴下。

但听他声音如洪,“好小子,你们这群人通过考验了,以后正式并入第五分队。”

原来之前种种,竟然都只是考验。

九个人恍然大悟。

与此同时,他又指向方恒,“你,以后来当这九个人的小队长。”

第171章 学习的魅力

安水郡的事情,北疆无从知晓。

北疆的事情,安水郡亦无所听闻。

此时此刻,姜笙正带着哥哥们守在贡院门口,周围是同样紧张的学子家人,目露激动地盯着贡院大门。

良久,两扇木门缓缓打开。

在万众瞩目下,一位约莫三十来岁的学子冲出贡院,他神情激动,刚出来便发泄似的回头大叫三声。

人群中有位妇人亦是激动地冲过去,将将站稳,便被学子抱着原地转了三圈。

一个喊,“娘子。”

一个抽泣,“相公。”

这一刻,没人嫌弃他们有伤风化,也没人觉得他们过份激动。

生生熬完了九天的举人试,这本身就是一种壮举,本身就是一种坚持。

“这次考试,整个安水郡来了近五百名学子,但是坚持下来的,只有三百余人。”郑如谦凑在姜笙耳边嘀咕。

其他的学子,不是一心学习导致身子骨薄弱坚持不了九天,就是熬了数日以后实在是写不下去,愤而弃笔离去。

虽然这三百余学子最后也只能脱颖而出几十人,但他们能坚持完持续九天的举人试,其中有六天无法躺卧,只能和衣坐眠,便已是不易。

姜笙抿着嘴没说话。

相对于郑如谦等人关心的坚持,她更好奇这对学子夫妇周身出现的,微妙的空气波动。

像是有什么奇怪的东西,自他们身体里溢出,并氤氲四方。

只可惜年纪太小,又无人教导,她不知道,这种东西,叫做两情相悦。

自三十岁的学子出来后,贡院里又陆陆续续钻出数不清的学子,他们有的大多数精神奕奕,也有垂头丧气的,还有几个是被抬出来的。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