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子和他的女人(221)

作者:行者的来客

春天的脚步其实挪移得并不快。

寒风慢慢减退,暖意逐渐融融。白天,屋子里光线灰暗,即便半开着窗户,生着煤炉的房子里的空气仍旧充斥着煤灰的味道,村里的人们聚到屋外享受午间难得的温暖。风把空中的一切杂质都提前过滤了,整个天空通透明亮。

下午四点,太阳西坠,寒意上升。香椿树残留的枯叶,被风吹落,它们在墙角遇到了去年的同伴,一起在风中回旋。风稍微使点劲,它们便顺着墙根飞上墙头,飞累了就再落回去。有的叶子飞着飞着偏离了方向,朝着泥泞的街道飞去,被路过的奶牛踩进了融化的冰水里。

清早,赵雨荷和乡下的农妇一样,在早上九点多开始做早餐。村里的人们依旧秉承着过去的老传统,即“过午不食。”

邵兴旺和赵雨荷也入乡随俗,以免被村人笑话。在上午十点多钟的时候,邵兴旺也会端着一大碗热气腾腾的玉米粥,和村里的人一样,找个向阳的墙角坐下来。他旁边的人,有的和他一样端着碗吃饭,有的已经吃完饭,靠在柴禾堆上晒太阳。他们大多眯缝着眼,说着昨天已经说过的话。村子不大,事情不多,能扯的闲话也就只有这些。

这个场面,农村人叫“老碗会”,就是吃饭的时候,手上端着大磁碗,聚到一堆边吃边聊。

农村的闲人多,闲时间更多。有很多人宁愿蹲在墙角晒太阳,也不愿意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日子找点事干。

邵兴旺其实连着几天也没干啥事,于是想起了曾经晒过太阳的一处河岸草地。

在家里闷了快一个冬天了,趁着今天的好天气,为何不与荷花去野地里走走,下午顺便在河岸边架锅生火,吃一顿自助火锅。

“好久都没有吃火锅了,想不想吃一顿火锅?”离开墙角的“老碗会”回到家里,邵兴旺对在厨房忙碌的妻子说。

“刚吃完饭,放下碗,你就饿了?”赵雨荷抬头看了一眼亲爱的丈夫,笑着说道。

邵兴旺看着妻子忙碌的身影,有些心疼,于是从背后抱住了赵雨荷,把嘴巴贴在了妻子荷花的脸上说:“出去散散心,下午的火锅我来做。好不好?”

“好哇!”赵雨荷愉快地答应了。

“我去镇上买羊肉,买牛肚,买啤酒,欧耶——”邵兴旺异常兴奋。

“别忘了买菜,还有豆腐,哎——火锅底料别忘了,要重庆的火锅底料。”赵雨荷赶紧趴在窗户上,向即将出门的邵兴旺喊话。邵兴旺骑着年前新买的自行车,一溜儿烟地走了。

故乡的田野,对邵兴旺这样一个在乡村长大的人来讲,是一种永远都无法割舍的思念。

邵兴旺始终认为,没有田野的孕育,人世间的诗情画意会显得苍白。没有田野作背景,爱情的浪漫指数要打一丝折扣。

邵兴旺把要吃的火锅食材,洗净切好,分类装在一个军绿色的双肩包里。邵兴旺背上的双肩包,除了他这几天正在看的《教育的目的》一书外,还有:切片酱腌羊肉、白牛肚、宽粉带、商州老豆腐、土豆片、小菠菜,红白萝卜少许,一小块重庆火锅底料,碗筷勺碟及两厅罐装啤酒。包外挂着小铁锅,绑着一把小铲子。

赵雨荷斜挎一个单肩包,包里放着一张老棉布旧床单,两个灰色棉质坐垫。还有一件给狗子哥正在织的新毛衣。

邵兴旺和妻子赵雨荷挽着手,沿着河岸一直走,一个小时后,到了渭河一处向阳的河湾。

这河湾高出河面一米,平平整整、安安静静,无人耕种,密密实实的马唐草覆盖在灰白色的细沙上,人躺在上面非常舒服。

放下包,赵雨荷取出旧床单,铺在密实的干草地上。夫妻俩把棉坐垫放在背包上,身子斜靠着背包,一边晒太阳,一边忙着自己的事情。

邵兴旺打开英国教育家怀特海写的《教育的目的》,翻到了书签处,接着看了起来。

邵兴旺觉得,这本书中所讨论的教育的目的,对当下中国的教育而言,有其非常独特的针对性,读了之后,感觉似乎是专门针对中国的教育现状而写的。可见,教育是全人类所共同面对的一道难题,在中国人身上所暴露出的教育问题,在国外同样存在。只是在教育发达国家,那些曾经在他们身上出现,现在在中国人身上再次出现的教育问题,他们已经找到了解决的方案,或者部分解决了问题。

学习别人好的做法,就是为了能让自己少走一些弯路,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

书中写道:“我们的目标是,要塑造既有广泛的文化修养又在某个特殊方面有专业知识的人才,他们的专业知识可以给他们进步、腾飞的基础,而他们所具有的广泛的文化,使他们有哲学般深邃,又有艺术般高雅。”

上一篇:等婚女教师 下一篇:神仙也八卦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