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曾识干戈(88)
三年未见,徐洵依旧还是那个翩翩佳公子,仿佛岁月并没有在他的身上留下痕迹。而徐沅和秦绛,也长大了。一个亭亭玉立,一个风流倜傥,站在一起,宛如一对佳人。
“二哥!”刚一见兄长,徐沅就激动的跑上前去,如同儿时一般,偎依在哥哥身边。
“沅沅。”徐洵看向妹妹,果然是及笄了,个子也长高了,再也不是他能一手就能抱起来的那个小姑娘了。
“徐兄。”秦绛也笑着和他打了声招呼,“快入座吧。”
三人三年未见,彼此仿佛有千言万语,却不知该从何说起。徐洵笑着问了家中如何,爷爷和母亲如何,徐沅一一作答。等到问起秦绛的学业时,秦绛和徐沅对视一眼,不知该说什么好。
“听说你还在外舍?”徐洵疑惑道,“以你的才学,不应该啊。”
“我……有负徐兄期许,是我荒废学业了。”
徐洵却知以秦绛的实力,就算三年不读书,也不可能考不进内舍。他问道:“是不是太学那边,故意为难你?”
秦绛摇了摇头,“考上又有何用?朝廷,不会要一个‘卖国贼’的弟弟入仕的。”
的确,不止是太学学官刁难秦绛,要知道公试并非学官批阅。可见,是整个文官集团,对于叛徒的排挤。
“这也太欺负人了。”徐洵愤怒道,“有我爷爷在,你不必怕他们。”
“就算是徐老太傅,也不能冒天下之大不韪吧。”秦绛心里很清楚,他无所谓道,“再说了,我也不在乎名利。徐老太傅乃帝师,文臣表率,何必因而我遭人非议?”
徐洵一愣,之前是他想的太简单了。秦络叛国越传越广,不仅仅是京中高官知道,现在连一些平民都听说了。徐家如今虽然如日中天,但想要平息物议,还是太难了。
“就这样了吗?”徐洵语气中带着一丝丝惋惜,可惜秦绛一身才学,无处施展。
“这样,也没什么不好。”秦绛笑了笑,喝了一口酒。
徐沅在旁边看着他,想起这三年秦绛郁郁不得志的样子,心里不由替他鸣不平,但又不知如何劝他。
倒是这三年,秦绛自己想开了。不必拘于别人的目光,也不屑于和世人解释什么。潇洒走江湖,一醉解千愁。
“对了,徐兄怎么突然回京了?”秦绛问道。
“边关又起变故,项羌集结兵马在武平关外,蠢蠢欲动。”说到此事,徐洵眉头皱起,又开始发愁了。
“不是已经给他们割城赔地了吗,项羌可汗竟然出尔反尔?”秦绛诧异道。他完全没料到此事,而且上个月冯晏还来信给他,说边关一切平安呢。
“这一回,并非项羌可汗出兵,而是黑岩部的大汗王。你也知道,项羌可汗没有实权,如今是摩藏大汗王一手遮天。”
“朝廷打算怎么办?”
徐洵摇了摇头,“祖父和穆侯爷又在吵,还未争出个结果。”
“吵什么?”
“打不打,怎么打。”
秦绛又问道:“何人主战,何人主和?”
徐洵说道:“穆侯爷和兵部尚书,都请缨一战。祖父……主和。”
“徐太傅为何主和?”秦绛诧异道,“项羌已经打上门了,难道真要当缩头乌龟吗?”
“我也不知,这才匆匆回京,希望能劝动祖父。然而……”徐洵叹了口气,他想起他刚回家后和爷爷的争执,徐老太傅骂他擅离职守,还说他根本不懂朝廷的苦衷。
“爷爷这么做,定有深意。”徐沅道,“就算打,朝廷能派出多少兵马,又有多少粮草呢?”
徐沅虽然才十五岁,但见识不凡,她这话问的一针见血。
徐洵苦笑道:“要是能凑齐兵马粮草,还需要争执战或和吗?”
“看来这回是凶多吉少,不会又像三年前……”徐沅说到这儿,叹了口气,不想再说下去了。
国破家亡的痛苦,谁也不想再经历一次。
徐洵仰头喝了口酒,秦绛默默抚摸着短剑的剑柄,低头不语。
徐沅见状,便知他又在担忧北方的某人。她早就发现秦绛一直随身携带着一柄短剑,据说名叫“无为”。秦绛时常会抚摸着剑柄,遥望北方。
--------------------
留言多了啊,开心!!!
第55章 匹马戍梁州(一)
武平关中,气氛严肃紧张,所有人都在积极备战中。
近几日冯将军得到消息,黑岩部摩藏大汗王厉兵秣马,准备发兵中原。他一边让将士积极准备,加强防御,一边上书朝廷,请求增兵。然而朝廷的回复,却迟迟未到。
“每一次都是这个样子。”冯晏抱怨道,他对大楚朝廷,已经没什么信心了。
“住嘴。”冯将军厉声道,“又在胡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