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曾识干戈(132)
“冯晏……”李卓平看着他,不知该如何劝解。
冯晏想起自己和父亲、二哥最后一次见面,没想到一别便是永别。可惜那时候他并不知道,没有好好告别,就匆匆离开了武平关。
然而战争就是如此残酷,每一次都可以是最后一面,意外无处不在。
冯晏低沉片刻,很快调解好自己低落的情绪,他已经长大,若父兄不幸遇难,那他就是冯家最后的中流砥柱。
“先别进武平关,在附近潜伏。”冯晏下令道,“项羌人可能就驻守在城内,我们在城外静观其变。”
“是。”传令官领命而去。
李卓平看着冯晏,默默叹了口气。战争,让他们连哭一哭自己亲人,为他们收尸的时间,都没有了。
武平关战败的消息,快马加鞭传入了朝廷。主帅被抓,冯将军被俘,数位将领或杀或逃,朝廷派去的十万兵马,也通通被项羌残杀俘虏。
一瞬间,朝廷上下对穆老将军怨声载道。
“圣上,穆景峰临阵脱逃,害的我军大败,必须严惩。”
“穆老将军推荐自己的儿子,到底是何居心?”
“主帅被俘,奇耻大辱。”文官们纷纷符合,一心想要将穆老将军的风头打压打压。
穆老将军被挤兑的哑口无言,只好上前跪下,泣泪叩首:“是臣的错,犬子无能。臣……愿受责罚。”
皇帝看着穆老将军老泪众横的样子,心生不忍。虽然他的儿子可恨,但穆老将军征战沙场多年,是大楚的功臣啊。
“够了,够了!”徐老太傅看着眼前乱哄哄的朝廷,气不打一处来。大敌当前,本应齐心协力,共渡难关。可是这帮人,现在还想着争权夺利,又要嫌弃一番党争的风波了。
众人见徐老太傅发火了,顿时便没了声气。毕竟,老太傅德高望重,在朝堂上说一不二。
徐立卿见诸位文武大员都安静了,才徐徐说道:“如今,大敌当前,你们还要内讧,真是分不清轻重缓急。难道要等项羌打到澜河边上,打到平城,你们才知道抗敌吗?”
堂下鸦雀无声,很多人都惧怕项羌,于是,又有人提议着,想要议和了。
“圣上,武平关失守,项羌的下一目标,定是墉州。”兵部尚书忧心忡忡的说道,“墉州本就借给了武平关五万兵马,现在兵力不足,抵挡不住项羌的二十万大军。”
另一个文官说道:“我们没有兵马,更无领兵之将。圣上,臣提议——议和!”
此言一出,众人纷纷附议。现在的情形,没有比议和更好的建议了。
徐老太傅捋了捋发白的胡须,若有所思的说道:“议和,恐怕项羌那边,不会同意的。”
“老太傅所言差矣。”又有文臣站出来说道,“项羌每次攻打我大楚,不过是抢些粮食、财物,回去过冬。只要我们给出他们所需的东西,想必他们定会退兵的。”
“你想的倒是轻巧。”有人反对道,“臣观拓跋冽此次来势汹汹,看来不仅仅是为了抢一点财宝,臣恐怕阳城之灾,会再度发生。”
众人一听阳城二字,脸色顿时白了。那次兵祸,差点让大楚灭亡。幸好后来赵瑞泽逃了出来,虽然不知道他是咋逃离项羌的,但是大臣们以为,这说明天佑大楚,赵瑞泽是上苍选定的君王。
徐老太傅见下头的人争持不下,想了想道:“议和,还是要议一议的。但是,也要做好打仗的准备。礼部尚书,议和的事情交给你,派人去和项羌可汗接触一下。至于兵部,你们再商议一下,还有哪里可以调兵。务必守住墉州。”
礼部尚书和兵部尚书站出来,拱手说道:“臣等领旨。”
京郊小屋中,徐祭酒、秦绛和徐沅围坐一桌,桌上放着一份战报,上面写的正是武平关惨败。乍一看到这一消息,秦绛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武平关,破了?
“冯将军被俘,那冯哥哥呢?”徐沅焦急的问道。
秦绛紧接着问道:“还有冯晏的兄长冯晁将军,李将军、肖云飞,那些人都怎么样了?”
徐祭酒摇头,“这些,目前都不清楚。现在武平乱了,冯将军和穆景峰被抓的消息,还是从项羌传来的。”
“怎么会这么快,武平关怎么会破呢?”徐沅到现在还未回过神,不敢相信这个事实,“之前,不是说冯哥哥在瞿安县大败项羌兵吗?形式不是一片大好吗?”
秦绛听到“瞿安县”三个字,突发奇想道:“或许,冯晏还在瞿安县,他没出事。”
“武平关正打仗呢,冯哥哥怎么会坐得住?”徐沅反问道。
徐祭酒叹了口气,“瞿安县距离武平关不远,连我们都知道战败的消息了,冯晏恐怕早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