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后院通现代(330)

作者:重玖

没有户口,农民就分不到地,同样的,没有学籍,到时候就没有办法参加高考。

所以王培根先去封亭找了张老师,咨询这学籍的事情。

张老师家两个孩子,和小美姐弟差不多大,但成绩都很好。他们的母亲金梅这几年做生意很是赚了不少钱,但确实也忙,俩孩子都是学习自觉的人,也没去重点高中,就就近入学,在父亲工作的封亭中学读书。

张老师因为两家的关系,对小华一直很关注,但自家俩孩子他基本没费心教育过,碰到小华这么皮的,也实在没辙。

嘿嘿,连老革命也没辙的学生,够头痛的。

王培根跟张老师说,想让儿子换个环境,去重点中学,那里读书氛围好,看能不能让儿子上进些。

张老师有点惭愧,感觉自己辜负了弟兄的托付,王培根闻言摆摆手:“我这父亲都是败将,何况是你。”

他还讲起了去年送小华来学校报到时,自己手吊着绷带的事,张老师这才知道,好友是教训儿子没成功,反而伤了自己。

王培根苦笑了一下:“他是三代单传,从小宠的厉害,心是善的,就是不爱读书。我也不懂,这如果转学过去,学籍怎么处理的?”

张老师一直是高三老师,知道这里的关窍:“一般先去那边借读,成绩提高了的,到预考前转过去,成绩差的,可能预考要回来。

当然,这是一般情况,如果力度大一点的话,可能就会一步到位了。”

王培根心里有数了,那就力度大一点呗,希望能一步到位。

接下来,王培根就开始联系小美学校了。

他倒是认识人的,是学校的物理老师。

两个人在前年暑假里,教育局组织的教师疗养时住一个宿舍。

这参加教师疗养的基本上就是各个学校贡献突出的教师,王培根是那年教的初三中考特别出彩,同样的,那位教师是高考物理好像有一个班平均分数全省第一。

两人在疗养的半个月里,朝夕相处,也算无话不谈。但后来就没怎么联系,毕竟一个在初中学校,一个是高中老师。

上次王培根送小美上学,因为着急回家回学校,也没有去看这老师。

这次为了儿子,特意请了假,赶到了学校,找到了这位苏老师。

两年多,苏老师已经是苏教导了,现在是教导处副主任。

虽然两年多没见,但两人还是很快找回了那种熟悉的感觉,苏老师请王培根到学校食堂吃饭:“我们学校有小食堂的,我们在那里吃点便饭。”

王培根赶忙拒绝:“我们还是到外面找个小饭店吧,好久没见,我们好好聊聊。”

苏老师忙摇手:“哪好意思让你上门请客。”

王培根诚恳道:“实不相瞒,今天我是有事来求你的。我女儿在高一四班读书,还要麻烦你多照顾,家里还有个儿子,我想来咨询一下他的读书事宜,我们还是外面去吃个便饭吧。”

这话说的,苏老师只能跟着王培根来到了外面的“小店”。

王培根将儿子读书的情况和自己的诉求讲了一下。

苏老师沉吟片刻,说道:“王老师,我记得我们在疗养时,听你提过,你家妈妈和夫人是做生意的?”

王培根边点头边拿出几份报纸:“是的,我家是吃改开红利的第一批人,你看,这是县里、市里对我家商店的报道还有领导来公司视察指导工作的相关报道。”

苏老师边翻报纸边心惊:王培根平时挺朴素的,没想到家里是县里首富啊。那么多领导都去人家公司指导工作。

想到这里,不禁问道:“你这随便找一个领导都能把你儿子的学习办的妥妥的,怎么想到我这小庙了。”

王培根诚恳道:“我是觉得县官不如现管。我找了你,以后孩子在这里我也就有眼线了,到时候可得麻烦你帮我多看顾他。

还有就是,我女儿不止一次跟我讲过,学校师资力量强大,学习氛围浓厚,但很多硬件却是拖了后腿。

我想着,与其花精力去找领导帮忙,不如直接找学校。你们帮我解决儿子的事,我们家呢,每年都有百分之十的收入用于慈善的,这慈善最主要的就是用在教育上。

所以我们两好合一好,我家出点钱帮学校改善部分硬件,我那不争气的儿子,就托付给你们。”

这话苏老师爱听。

学校的很多设施,包括图书馆的藏书、实验室的器材、操场、食堂等等,确实需要提升的太多了。

但改开才几年啊?县里一下子哪能都到位?

这里还算是好的了,没看见兄弟学校还有在宿舍出事的吗?

而且,王家这事,是人家主动找上门来的,如果推出去,人家找领导,最后,那孩子还是会来学校的,而学校反倒失去了一个极大的赞助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