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后院通现代(308)

作者:重玖

当然,也有的老人不愿意的,比如家里条件相对差一点的,觉得这不是白白浪费钱吗?有这钱,攒一攒,起个房子不更好?

还有的老人是老伴已经离世的,觉得一个寡妇(鳏夫),还搞什么当头,不当!

王奶奶就属于这样的一位。

小美爷爷是那几年饿死的,王奶奶虽然和他没处几年夫妻,但小美爷爷一直对她很好,对王奶奶带来的女儿王惠英也一视同仁。

人死之后,优点被无限放大,缺点往往会忽视,王奶奶忘了当初是被当成赌注嫁到王家的了。

所以,想着自己孤家寡人的,就反对当头。

但是王家其他人可不这样想啊。

王奶奶今年虚岁六十五了,苏城地区做寿是做九不做十的,比如七十大寿是在六十九岁那年做的。

六十六是关口,那么我们六十五当头,六十六不就会顺顺利利了吗?

再说,当头那些费用,在王家来说,那就根本不算什么。

于是大家都做王奶奶的思想工作。

老太太哪会那么容易被说服哦。

最后,王培根没办法,联系了在沪市工作的陈爱国。

这大外孙是王奶奶仅次于小美小华之外最喜欢的一个,他也争气,研究生毕业以后,就留在了大学做起了老师。

一边带班级一边教书,还要发表文章,老出色了。

他是小一辈中的老大,因为读书、工作这么出色,很好地为兄弟姐妹们做了表率,王奶奶老满意了。

连带着,陈爱国讲的话,分量就重了不少。

舅舅一个电话,陈爱国当天就赶回来了,连带着妻子王艳琴、孩子都一起回来了。

也不知道他是怎么跟王奶奶讲的,反正老太太就答应了。

于是王培根和三位姐夫敲定了日期,找到了村里的香头(负责带村里老太太们去烧香的人,这当头也是她负责张罗的),把召集村里的老人、联系寺庙里和尚、联系电影放映队、联系做糕、做寿桃的人等等事情,都请她代劳。

大姐夫陈东阳负责通知孩子们,二姐夫田水官负责当头当天物品采购,三姐夫陈水元……他就负责看好三姐王惠英不要出幺蛾子。

现在是暑假,几个小的本来就在家里休息,大的几个成家的成家、上班的上班,那也是请了假,拖家带口的赶回了田泾村王家。

小美去现代给奶奶定做了一身寿衣,买了蛋糕,把王奶奶打扮得富贵雍容的,看的一众老太太眼里都是羡慕的神色。

王家玖润公司下面几个得力的干将也赶回来了。

彩娥还说,让大师傅将锅灶就搭她家院子里,放开手脚烧、爆、炒。

来的人比较多,王家开的是流水席,王培根夫妇看到村里不少人,没有特意去邀请的,但人家也过来凑热闹,说着祝福的话,夫妻俩都很开心,人多热闹,人多兴旺,如果花点钱能让王奶奶开心,让她长寿,他们都愿意。

晚上的电影是在村小学的操场上放的,两本电影,大家看过多遍,但还是喜欢看。

电影散场后,王家给每个人都发了一个红色塑料袋,里面是一块松糕、一个寿桃、一个苹果、一个桔子、一小袋花生(田泾人习惯称长生果)、一小袋红枣。取六六大顺之意。

我家的后院通现代_第221章 王培根骨裂

高一学生报到,一班是两天,八月30日、31日。

王培根决定30日送儿子报到,31日送小美。

小华从一出生,就极尽宠爱于一身。

用王奶奶的话说是这孩子已经是三代单传了。

当初她嫁给小美爷爷前,王家就两个女儿(王素英、王培英),隔壁邻居以为王家生不出儿子了,都已经想好怎么瓜分王家的家产了。

后来是王奶奶嫁了进来,还生了王培根

这儿子也是心肝肉,所以名字里有个根,那是命根子啊。

邻居家见目的落空,就各种设套,阳的阴的都有,搞得王奶奶和儿子苦不堪言。

这才有王培根小小年纪去换房,搬到了现在的宅基地上。

顾花娥第一胎生小美时,王奶奶嘴上不说什么,心里肯定多多少少有点失望的。

只是这是第一胎,希望媳妇争气点,二胎能是个男孩。

果然,第二胎是个带把的,喜得王奶奶在产房里就叫:“好心肝。”

这心肝长得是真的好,双眼皮大眼睛说话未语先笑嘻嘻,皮肤白个子高身姿挺。

多年以后,长到一米八三的小华,碰到过好多次这样的情景,王家的客户初见小华时,都会惊呼:“这小伙子,要是生在大城市,肯定是电影明星哇。”

可是,在田泾村里窜来跳去的小华,就是一个皮猴子。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