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后院通现代(230)

作者:重玖

我们也搞个大市场出来,这样可以解决多少人的就业啊,可以帮助多少家庭

过上好日子啊。”

王奶奶笑了,摸着小美的小脸说道:“乖囡,你的好心奶奶能理解的,但大家不是都说万里长征要走好第一步吗?我们一步一步地来,第一步千万不能迈得太大,要扎实点,这样才能步步为营,步步高升。”

小美想了想,点头同意,好吧,她确实有点太激进了。

“那就办这一个收购一个卖出的店?”小美问道。

顾花娥建议道:“这收购的店是不是把经营范围扩大点,除了水产、蔬菜、家禽家畜外,是不是加上稻谷、麦子、油菜花籽、还有旧货包括古董字画、邮票菜谱、老旧木料等等。”

她的话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于是又商量这两个店开在哪里?谁负责?何时开业等等,一大堆事情,王家人商量了大半夜。

第二天,王家几人分头行动,小美到了现代,先去看了仓库,这回租在了工业园区,周惠芳在向玲玲的一再劝说下,决定将店开在工业园区:“那里的有钱人多,生意肯定比以前的好。”她对小美说。

小美正在将一幅画挂在她的小房间里。

这仓库格局和以前的一样,一间大仓库,隔成了三间,小美和周惠芳的比较小,向玲玲那间比较大。

这里离周惠芳新店距离不远,取货比较方便。

周惠芳的新店也在湖东邻里中心的菜场里,那里人流量大,东西销得快。

她还和菜场负责人沟通好了,在菜场旁边专门租了一间小门面,用来碾米。

这是个大噱头,还没开始卖就吸引了很多人的眼光。

周惠芳原来租的那间小店面还在,她觉得向玲玲能开三家蔬菜摊,她也可以开水产分店,现在先把一家开稳了,以后再扩大规模。

向玲玲夫妻俩决定一起和小美合作,夫妻俩简单地分了工,王春生对外,淘货、谈判、进货;还负责自己代工厂的日常管理。

对的,他们的模式是大部分商品找源头直接买,部分商品自己家里开个小厂直接生产。

向玲玲主要对接小美,负责将小美要的货物单子分解后交给王春生,还有就是兼带管好自家的三个蔬菜摊子。

他们和小美合作的代工厂,也租好了厂房,工人也招聘好了,原材料也进好了,就等着小美下订单,马上就可以开动机器。

这厂主要生产服装等生活用品。

小美要的服装样式简单单一,不需要请设计师,夫妻俩对着小美推来的图片,依样画葫芦就行。

小美在现代找的两个合伙人非常给力,小美几乎不要动什么脑筋,两人就都给办好了。

相对的,老家这里就有点慢了。

那天晚上商量了两家店同时开,但具体开在哪里还要去找店面。

所以第二天小美到现代的时候,王奶奶到了苏城。

她是来找朱宝庆的,想问问他苏城有没有店面。

朱宝庆跟王奶奶开玩笑道:“婶子,我一直等你再把货批发给我呢,这几年我和弟兄们可饿着呢。你现在自己搞,我们要饿死了。”

王奶奶歉意地笑笑:“也是想几家亲戚一起开店,我们就是想在苏城卖卖衣服。跟你们不冲突的。”

“那婶子,其它货你们还有吗?”朱宝庆赶忙问。

“家里准备开个小店,就在村里。东西还是和以前差不多的样式。你要的话还是可以照原来一样,批发给你。只是服装可能暂时没办法批给你了。”王奶奶为难道。

这个也是昨夜没商量好的,就是批发这事。

现在给朱宝庆这一说,王奶奶灵机一动,批发继续搞,零售也做起来。

“那太好了,服装我们可以派人去广省搞过来,但运输成本挺大的,其它东西去找你批发去。”朱宝庆高兴地拍了下大腿:“卖衣服的店,我这里也有消息。”

王奶奶闻言马上笑看朱宝庆,就知道找这小子有戏。

朱宝庆喝了口茶,笃悠悠地道:“现在市里也重视个体经济了。继浙省颁发了第一张个体经营执照后,各地都不甘落后,专门设置了部门在搞这事呢。

最近苏城在观前街玄妙观东脚门,搞了一排铁皮小屋,专门租给个体工商户卖服装。

这铁皮小屋面积不大,十个平方左右吧,租金是一年一付的,具体数目还没有出来。

呆里面不好受,冬天冷的要死,夏天热的要命。

但那里地理位置好啊,婶子你也知道,我们苏城就观前街和石路两个地方最热闹,观前街还比石路热闹。

所以这东脚门是卖服装最好的市口啊。

我已经租了三个摊位了,你要的话我让给你一个。”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