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土地里[1950](156)

作者:喜河山

平城已经派人前往救灾,帮助隔壁市度过难关。

最后又提到,大雨未停,受灾人群急需要油毛毡,竹席等救急物资。

唐丽娟想起家里还有两丈油毛毡,道:“我家里有!我回家去拿!”

唐丽娟出来的时候,正好就撞到了秦兰梅。

秦兰梅:“我听大家都在说隔壁市遭了大冰雹!是真的吗?”

“是啊,现在他们那边雨还没停,他们缺油毛毡。”

唐丽娟说完就往家里跑去,回到家里,他先是翻出了油毛毡,抱着往外走的时候又看到了柜子上面收着的那床新的棉被。

这个天气,冷得很,本来就受了伤,要再受了冻,可怎么活?

她又赶紧把那棉被拿了下来。

出门的时候,因为抱着棉被看不到路,一脚就踢到了门口的洋瓷盆。

一看!

也有用,这种铁盆,拿过去,能装水,也能煮水。

于是乎,她一手抱着油毛毡,一手抱着棉被,洋瓷盆就盖在头顶上。

结果一到粮仓,就看到粮仓的同事们也都是抱着自己的东西来了。

“东西虽然不多,但也能帮上忙。”大家开始把东西放在里面,等运输队过来。

此时,粮仓四合院的大门来了一个人——

“我们听说隔壁遭了大雹灾,你们是不是要去送东西?”

“是。”唐丽娟心里隐隐有种感觉,可又有些难以想象。

“听说我们平城政府已经送了医疗品过去了,我们这些人也不能落下,我们家里也还有一些闲置的东西,可以给他们送去。”

只见后面陆陆续续地来了不少人。

拿棉被的,提着腊肉的,提着咸鱼的,还有人提了一篮子鸡蛋……

大家也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拿了这么多东西出来。

“唉。”大家送来东西,依旧掩饰不住担心。

她们还记得过去那些灾难啊,每一次来,多少人失去家园后就变成了童养媳,大家都是庄稼人,怎么能不感同身受。

她愣了一下,看到乡亲们放下东西要走,唐丽娟说道:“等等!”

运输队还没有赶过来,她们这里还有时间做准备。

“等一下,我把大家的名字写在东西上,是大家的心意。”

她们把所有的东西写上了雨兰镇乡亲们的名字。

后面陆陆续续还有人来送救灾物资。

她们都挨个挨个写了名字。

每一个名字后面都是一份心意。

当受灾的同胞们拿到东西的时候,看到那上面的名字,能够知道有一个不认识的人也在为她们担心,总归也是安慰。

作者有话说:

最后的救灾主题其实来源于我收集粮食运输资料时的一段话——

老人:“有些时候是外面的人来挑粮食。”

“你们知不知道粮食要去哪儿?”

老人:“别的地方遭了灾,粮食是去救她们的。”

“你们当时有什么想法吗?”

“没什么想法,他们遭了灾,应该送去。”

我从资料上知道开县76年有雹灾,询问当时的情况。

老人:政府给我们发了粮食。

“你们知不知道粮食是从哪儿来的?”

“其他地方的兄弟姐妹送的。”

不得不说,新中国在灾难面前,一直都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这个主题还有一个是私心。

我小时候遭过一次难,当时我是留守儿童,我们那边几乎都是老人和小孩,政府送我们去避难的地方,我们小孩子还有饼干和蛋黄派领,我那个时候好小,什么都不懂,可是哪怕是今天,我依旧能够回忆起,我当时是在一个院子的下面,上面的大人一直在高声喊没事了,解放军来了。

没有经历过这种事情的人可能不明白,在灾难面前,人真的无力反抗,而这个时候,有一个强大的组织,她挡在你面前,告诉你,你先吃饱,别急,大家都在。

从那以后,你的一生都不会再忘记那个时候的感觉。你甚至会在长大后每一个绝望难过的时候,去买饼干和蛋黄派吃。

我的私心是借这个主题想说一句谢谢,谢谢国家派车接送我们,给我们安排吃住,谢谢关心我们的人捐的饼干和蛋黄派还有被子和水。

第53章 救灾(二)

物资很快就送走了, 雨兰镇的人们时不时还是会来粮仓这边问问情况。

曾经与外面世界隔绝的人们第一次这么关心另外一群人。

陆陆续续就从外面传来了消息——

“咱们平城真是好样的,听说城里好多厂都参加了救援,送了很多东西过去。”

“时代真的不一样了, 过去这种灾难一来, 哪有人给你送东西, 只有地主趁火打劫来买田地了。”

这一次,没有卖儿卖女的悲剧发生, 也没有逃难过来的人。

上一篇:重逢[娱乐圈] 下一篇:神明邀请函[无限]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