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之重组家庭的小女儿(211)
这么一想,突然觉得后年也不是多远了。
她在车上看信又皱眉头又咧嘴傻笑的,旁边的人看了她一眼,觉得她奇奇怪怪的,就往一旁挪了挪,甚至还把挨着的衣服给扯了过去。
把晏桥写的信看了两遍,宋晓这才把信件小心翼翼地折叠好,放回到挎包的夹层里。接着开始拆从京城那儿寄回来的信,这回是爷爷奶奶和堂姐还有宋言义一起写的。
宋晓从百货大楼买了一件棉衣寄给堂姐宋欣,堂姐收到后就赶紧给写了回信,说这件衣服很好看,她的几个朋友也喜欢,寄了钱过来让宋晓帮买几件寄到京城。不是什么大问题,汇钱的票据也跟着信一起寄了过来,反正明天不上班,明天就去买了寄出去。
爷爷奶奶写的事情就多了,什么隔壁家的邻居抱曾孙了,晏桥多久没来家里吃饭了但是有收到晏桥从东北寄过来的特产,还叫她要是得空就去京城玩玩之类的。
信里的最后一段是宋言义的,抗议每个人都都收到她做的衣服,就只有他没有。
宋晓看了一眼就略过去,宋言义个子窜得太快,给他做衣服实在是浪费,宋晓决定还是给他送点吃得算了。
搬新家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买下来的房子都空置了好几年,前面他们一家人一有空就过来收拾,也收拾了好几天才整理好。屋顶和墙壁都重新修缮了一遍。除了主屋三间房,两边的厢房本来都是一边两间,愣是给拆了,做成了一边三间。厨房和杂物间都安排到了后边,还能空出来一小块地方种点蔬菜。
宋长河觉得家里没必要把两边的厢房拆成三间房,但是被白秀华强硬驳回。
里面的家具,能留下来的都有些损坏,宋晓跟家里两位家长说了情况,大手一挥,就把前任屋主留下来的那些家具给清理掉了,准备再找人重新打一批出来。
晏阿姨推荐给她的那位木工师傅很不错,做工好不说,还给她一个熟人价格,实际上省下了不少钱。
买下这个院子花了五千,后面修补房子、买家具这些也要花差不多一千。还好钱都是在宋晓手里管着,每一笔钱都没浪费。
前面两天就是木工师傅带着人送家具过来,顺便帮忙组装好放到屋子里。
宋晓跟着上上下下地忙活,新家里还没准备好开火,就把饭钱给了木工师傅让他们自己去外边的国营饭店买饭吃。
忙完之后,宋晓检查了一遍,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就痛快地把工钱和剩下的一半的材料钱都结算给了木工师傅。
木工师傅拿到钱当着面点了两遍,憨厚地笑道:“都给够了,女娃娃做事情爽快,要是家具有什么问题,你尽管去我家找我去,保证帮你修理。”
“行,谢谢您啊。还有多这几块钱,是请您和几位师傅吃饭的。”按照这边的习俗,完工之后主人家是要请工人吃顿好饭的,这还是晏阿姨之前提点她才知道有这一茬。做饭是没法做了,把钱给木工师傅,让他们自己安排更方便。
额外拿到了五块钱的木工师傅笑得更开怀了,“谢谢了啊。恭喜入住了新家了啊,以后要是还有这样的木工活,多帮衬。”
“肯定的,必须找您啊。”
木工师傅带着几个徒弟走了,出了门就把工钱分给了几个徒弟,那多出来的五块钱,就说买肉带徒弟回他家去吃。
分到了钱,个个都开心得不得了,“师傅,那女娃子家里可真阔,管这么大笔的支出也不怕她瞎花。”
木工师傅板起脸斥责道:“钱没少拿就行了,别人家的事情你管那么多做什么?”
挑起话题的那人挠挠脑袋,讪笑道:“这不是有点好奇嘛。”
等人走了之后,宋晓也没在新家里多待,锁上门就回家去了。
白秀华和宋长河给她的一千五花了差不多一千,剩下的五百出头,要添置的杂七杂八的东西不少,还是得勒紧裤腰带。
到了星期五下班,宋长河也终于请到了星期六和星期天两天的假,赶在冬天的第一场雪来临前到了市区。当天晚上就飘起了小雪,窗外的地面一点点地铺上白色。
一家三口围着锅子坐下涮菜吃,宋晓吃得七分饱了就开始给他们汇报最近新家那边的情况。
“大件的家具都做好了,除了你们住的房间,其他的房间里面都是暂时只有一张床和一套桌椅,还有个双开门的小柜子,不大。客厅的沙发啊,吃饭的桌椅啊也都做好了。还差些家里厨房用的,起了灶台,以后还是家里人多还是得烧柴火。嗯,锅啊碗筷啊什么的,肯定是买一批了,县城家里的也不能都带上来。咱们县城家里的缝纫机就搬上来市里给我用吧,放家里都要生锈了。大件的,估计再买个电风扇就差不多了。柴米油盐什么的,不用着急买,咱们从这边先带过去,别的琐碎东西慢慢添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