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人家(23)
李一鸣道,“劳动局的同志暗示我们去观前街、玄妙观人多的地方摆摊,卖些针头线脑、内裤袜子什么的,这些小物件国营商店看不上,样式少,价格贵,我和朋友去玄妙观偷偷观察了几天,类似的小摊生意很好,但是经常有城管来没收东西,必须一边卖一边躲……”
李一鸣的声音越来越小。
林武峰道,“有进货渠道吗?”
李一鸣道,“上海有商品市场,大家都是去上海进货,火车一天来回。”
“砰”的一声,林武峰撬开了罐头,“栋哲,去拿五把调羹、五只小碗,你们仨和两位哥哥一起吃。”
林武峰用毛巾擦了擦手,“去做,别看只是小物件,量大了非常赚钱。”
林武峰太过干脆,李一鸣愣住了,“可是,我爸妈觉得个体户名声不好,也怕政策变来变去,我妈说了,再等等,没准棉纺厂哪天就有位置了,还是铁饭碗好……”
林武峰道,“年前,我们厂专门开了次会,国务院进一步扩大了知青返城渠道,看样子很多知青陆续都能回城……”
宋莹突然插了一句,“针对是否让知青全体回城,小平同志在有关知青问题的中央工作会议上说了,‘这个后门你们不开我开’,全体知青都将回城。”
傻大姐宋莹突然说政策,一屋人都吓了一跳。
宋莹提醒林武峰,“你忘了,那天陆大姐来咱家看电视上的知青新闻,她说的。”
林武峰心里觉得无论是宋莹、还是陆大姐解读政策恐怕都不太靠谱,但在宋莹一贯的淫威下,他从善如流地修改了措辞,“看样子全体知青迟早都能回城,知青办要求厂里有了位置,无论是正式工还是临时工,优先安排回城知青。”
林武峰道,“我们厂这样,我估计棉纺厂也差不多。光是知青,已经是僧多粥少了,再过个一年半载,77、78级的大专生、中专生也毕业了,直接由国家分配到各级单位,你们职工子弟的机会就更渺茫了。再说,摆摊也不妨碍你进厂,你可以一边摆摊,一边等位置。”
林武峰越说,李一鸣的脸色越是苍白,林武峰说完好一会儿,李一鸣才开口,“林工,太谢谢您了。”
李一鸣低声道,“我明白了,林工,谢谢您。”
林栋哲端着一摞小碗冲进屋,黄玲帮他一勺一勺地分罐头。
林栋哲先把两碗雪梨糖水放在客人面前,宋向阳连连摆手,“你们小孩子吃。”
林武峰问宋向阳,“你回城的手续办的怎么样了?”
宋向阳道,“还没办,找不到接收单位。”
宋向阳解释,“除了多子女或独生子女插青上调,还是以前的‘病困退’政策,只要开出病假条或有街道出示的家庭困难证明,就可以退。大队说,只要有接收单位,他们立即放人,队里也穷,人多地少,压根不希望我们这些知识青年和他们抢饭吃。”
林武峰道,“我组里缺一个临时工,指定了必须招回城知青。临时工没编制,没医疗没住房,所有福利都低正式工一等,你要有兴趣的话,我一会儿从我屋里拿两本机械方面的书借你看看,初十来厂里面试。”
宋向阳猛地抬头,“有机会转正吗?”
林武峰摇头,“不太清楚,你要想知道,我回头去打听打听。”
庄筱婷端了两小碗罐头放在宋向阳和李一鸣面前,俩人推辞不过,和三个孩子一起吃起了罐头。
李一鸣神不守舍,盯着桌面发呆。
宋向阳不知是兴奋还是紧张,拿着勺子的手一直微微发颤。
.
两位客人、三个孩子围坐在饭边吃罐头,凳子都坐满了,两家大人只能一溜儿地坐在大床床沿上。
庄超英低声问林武峰,“林工,我听到的消息是,知青能不能回城主要是看原城市愿不愿接收他们回去,北京去年就放开了‘病困退’,很多北京知青都回城了,上海一再表示没法一下子接收那么多人,大部分上海知青都还留在农村。”
宋莹知道庄超英的妹妹也是知青,“庄老师,你妹妹能回来吗?”
庄超英摇了摇头。
宋莹道,“庄老师,你去打听打听。苏州市有个‘插青家长组织’,他们经常聚在一起讨论政策、交换信息,再把城里的‘马路消息’写信告诉乡下的子女,让他们知道最新动向,尽快做准备。我车间陆大姐、王大姐经常去,我都听了一耳朵。”
另外三人明白了宋莹的消息从何而来了。
宋莹攒了一肚子的小道消息,迫不及待地和大家分享,“隔壁家女儿和同一农场的上海知青结了婚,据说现在正在闹离婚,打算先离,回城后再复婚。庄老师,你妹妹也可以曲线救国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