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同人)重生后我成了国家的外挂+番外(92)

作者:戏余朝

果不其然。

康熙踏进毓庆宫,胤礽刚一迎上,就被查问了最近学的什么书。他们父子俩走了一道儿,胤礽就把最近看的书背了一道儿。

等康熙听的都满意了,功课的问题都查完了,父子两个才一起用晚膳。

刚才走的一路上,小太监手里引道的宫灯不够亮,所以落座之后胤礽才发现,今天他汗阿玛似乎特别疲累的样子。

胤礽夹了一筷子牛肉,放到他汗阿玛的碗碟里后便试探着问:“早朝散后汗阿玛是不是又在乾清宫看了一天的折子?您总是这样忙于朝政,也太不顾惜自己了,儿臣瞧着您近来真是清减了许多。”

“无事,可能是最近暑热之故。”康熙自己并不当回事,笑着安慰的儿子。

胤礽没把这糊弄小孩子的话当真。

他也是日日都要上早朝的,自然知道朝政繁忙时有多费精神。但想了想最近朝政似乎也没什么大事,左不过是满人人口的事儿。

可这也不是一时能解决的。汗阿玛不该如此忧心才对?

难道还有什么他不知道的事儿?

他紧追着问:“儿子又不是别人,汗阿玛有什么烦心事,不能说给旁人听,难道还不能说给儿子吗?”

康熙嗔了他一眼,“食不言,你连顿饭都不让朕好好吃了。”后示意立在一旁的梁九功给他夹些青菜。

胤礽只得住嘴,打算吃完饭再问。

终于吃完饭,康熙漱过口,父子两人在园子里遛弯消食。

胤礽见他汗阿玛疲累之色比刚才减少些许,说:“饭也吃完了,汗阿玛尽可以告诉儿臣,有什么烦心事了吧?”

“你呀你”康熙被问的急了,忍不住嫌弃儿子,“你也日日跟着朕上朝的,难道就没发现,国库的银钱又开始不大够使了。”

反正自己憋着发愁还要被烦,这小子又非得自己送上门来。教训儿子散愁气,正好了。

胤礽心里一松,他还以为是什么大事儿呢,原来是钱的事儿。

知道了原因,他反倒有心情开玩笑了,“国库哪一年没有缺过银子,汗阿玛怎么今日特别发愁?”

一点没有被劝慰到,康熙孩子气的嘟囔了一句:“自然是今日特别缺的缘故。”

胤礽忍着笑,“国库银子不够使,汗阿玛让百官一齐使力想办法就是,您独个儿发愁算,岂不是愁坏了自己。”他汗阿玛生闷气的样子真有意思。

“朕指望的上他们,还用自己发愁?”康熙叹气道。

说是百官,真正指望的上的没几个。不仅指望不上,反而还要上来拖后腿。

玩笑够了,康熙开始说正事:“准噶尔始终时大清心头大患,不想办法彻底平定,则大清永无宁日,朕也无法安眠。”

胤礽恢复认真,“汗阿玛深谋远虑,想必已有计划。”

“三番和台湾都收回,朝中又暂无大事。朕计划,最迟两年后,一定要发兵攻打准噶尔部。”

“蒙古王爷们那里?”胤礽语带不确定的问道。

汗阿玛几次北巡计划都被搁置,蒙古王爷的态度没确定之前就发兵,或许有些不妥。

说起蒙古,康熙倒比他有信心,“咱们大清和蒙古各部向来交好,他们即使不帮忙,也不会站在准噶尔那边。现在朕唯一不确定的,是不知道国库是否能支撑这场战役。”

一场大战少则半年,多则数年。若打到一半粮草供应断了,则大战必败无疑。

“汗阿玛可有其他备选之策?”

康熙感慨:“越往后拖越对我们不利,目前只有想办法尽力充盈国库。”

气氛一时安静下来,父子两个遛弯的脚步都慢了几分。

胤礽脑子转的飞快,一时想到系统出的主意,刚想说出口,又怕太过突兀引得他汗阿玛训斥。于是只说:“各省仍在开荒,说不定今年国库又有一大笔进项。”

“那点银子与战争所耗相比,微不足道。”康熙摇头。

静了一会儿,又说:“朕想,不如在外头找些伶俐人,顶着内务府的名义,到南边做些生意,也好多些进项。”

胤礽愣了,原来他汗阿玛早就有这个想法了。那他憋这么半天算什么?

系统在他脑海里得意道:“殿下的父亲跟在下真是心有灵犀。”

“去”胤礽打断了它的话,连忙追问:“汗阿玛怎么会有这个想法?”

康熙轻笑:“眼下还有比经商来钱更快的吗?”

更何况哪个王公没在京城里开铺子?许他们就不许自己?这么一想,他那个生怕自己与民争利的心忽然就放下了。

反正最后也是为了大清百姓,这也算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了吧?

胤礽停下脚步,直接道:“儿臣以为,汗阿玛既然想做,不如不要以内务府的名义,直接以户部的名义岂不更好?”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