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同人)重生后我成了国家的外挂+番外(218)

作者:戏余朝

岳忠恩是汉人,现任户部尚书。虽是副位,但负责的正是河工上的账务。

梁九功应了“嗻”,叫了小徒弟去通传。

岳忠恩来的也快,不到半个时辰,人便已经站在了昭仁殿里。他年仅四十左右,白面书生模样,是个勤勉办事之人,所以面色上颇有风霜之色。

见了康熙先摔了马蹄袖利落请安,听到叫起,便快速起身,又从怀起拿出预先备好的折子呈上。时间他早就估摸好了,河工的所需的六十万两银子从何处调度,他心中早有预案。几日前就写下了,正备着皇上问询。

正巧江浙的商户上交了些商税,再加上库里的现银,正可以补上此次河工的用度。只不过今年过了,明年的银子还是没着落。

康熙从梁九功手里接过折子,大概扫了几眼,几处简略很是合意。他一向喜欢下头人脚踏实地做事,便对岳忠恩点头赞许,“不错,你的方略想的很周到”。

这份折子上不仅列出了银子的调度,也算好了河工几处所用成本,河工劳力的银钱成本,以及预计可用多久。换言之,这是一本从头到尾都十分清晰的账目。

岳忠恩见状心里稍稍放心,只是他心里还有个小疑虑,便直言道:“皇上,来年的河工银子,臣还没想好从哪里调度…”

一句话说的康熙刚刚舒展的眉心又隆起,面色僵持。

康熙沉默了片刻,沉声道:“朕知道了,你先退下吧。”

“臣告退。”岳忠恩没收到确切批语,眼神略略向上,只看到皇上努力压抑的脸色。他也不敢再多问,躬身退出大殿。

康熙又把折子翻看了一遍,指尖在几处银子的数目上掐出浅浅的印子,放下折子对梁九功吩咐道:“研磨。”

梁九功忙上前。他手里不停,心里也不消停,“看来东瀛皇上最终还是决定要打了,不知道这个消息悄悄传出去,能换来多少银子。”

没办法,不仅朝廷缺银子,他们这些做奴才的,也缺银子啊。

但凡金银,哪里有够用的时候呢。

但是康熙的决定与他所想却又不同,他提笔写下的旨意也不是派施琅即刻出兵的,而是叫姚启圣先带水师去东瀛先探查一番,确定一下东瀛兵力如何,再行决定是否要打。

这也是源于康熙的另一番顾虑,即使是东瀛真的有银矿,还得先确定一下具体的位置在哪里不是。

旨意写好了,康熙吹了吹墨迹,将折子白纸装入信奉递给梁九功,“八百里加急,递到姚启圣手上。”

梁九功接过折子,退出去的时候给自己的小徒弟使了个眼色。小徒弟会意。

这个消息在不久之后,可能很快就会传到重臣的府上。至于价钱,相信也会很让梁九功满意。

第106章

康熙决定派姚启圣出海查看东瀛的消息,经过梁九功特有的“加密”方式,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在朝中几位重臣之间传开了。短短数日内,包括胤礽在内,该知道这事儿就已经都知道了。

但是这样的紧要消息的传播,却通通是在暗中进行的。甚至所有知道这个消息的人,无论是与是上早朝还是散朝后交谈时,都没有带出半分已经知道的样子。

这是为官者多年来浸淫官场得出的经验,“君不密,失其臣。臣不密,失其身。”

消息传播到位,梁九功赚的盆满钵满后,无论是最早散播谣言推动事情发展的明珠大人,还是最期盼这个结果的太子殿下胤礽,都没有表现出任何惊讶。因为他们早就料到,这是迟早的事儿。

真龙天子怎么会听到那么大笔财富而不动心呢?

但一直没有得到过前期消息的张英熊赐履等人,可不是这么想的。

在他们看来,准噶尔已平,俄国被打退到尼步楚往北再不敢侵犯,那大清的西北线上至少就有五十年的清静。整个大清差不多也算是四海清平了,此时主动挑衅,可谓多此一举。

但是找准时机挑明非必要事件,也是文臣的必修课之一。几人毕竟是官场老手,这消息被皇上正式宣布于朝廷之前,他们几个都秉持着沉默是金的态度,不打算出言上谏。

毕竟东瀛有没有白银,还是要查过之后才知道。

这消息在京中只是小范围传播了一下,所以快的很。但是从京城到福建,纵然是八百里加急,也要费上十天的功夫。

与重臣们暧昧不清的态度不同,姚启圣接到旨意后自然欣喜异常,叫了几个副将通传了消息后,他便马不停蹄的准备叫下头人点齐兵将出海向东。

但在他正兴奋之时,被他叫来议事的水师提督徐正源却直接出言道:“大人切勿着急,皇上旨意上说命大人派船至东瀛查看,大人打算派几艘船载多少人去?”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