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之走进四合院/六零之纪录片对照组(304)

他这话说的,就连乌桃的秘书陈慧都看出来了:“他是恨不得我们失败,估计等着看热闹呢。”

乌桃笑了笑,倒是不在意。

在这个市场上,三合科技是勇于吃螃蟹的人,也许失败了,也许成功了,但是他们既然迈出了第一步,那至少有一半的胜利就已经握在了手里。

不去试试怎么知道呢?

哪怕最后真的失败了,那也不是那些懦弱的追随者嘲笑他们的理由。

下午时候,大家伙都去了海淀科技园的上地工厂,也有记者跟着一起做采访。

秘书早就让人准备了车子,也准备了伴手礼,乌桃陪着一起过去,在他们自有的工厂里,之前已经铺设了生产线,当然无论是技术还是各方面,比起日本差一些,比起香港更差一些,而且产量并不高。

说起自建的工厂,也是一把泪,不说别的,就说之前他们曾经想过替换一下日本进口非关键部件产品,当时为了保险起见,想用外包装塑料壳和电源线这种简单配件入手,本来以为区区一个塑料壳不是什么难事,自己做了大力气来做,测试了各方面也觉得没问题,结果后来客户反映,打印机外壳发烫发软,轻轻一拍就脆了,当时人家就嚷着要退货。

只能认栽,赶紧退了。

后来找了相关领域的专家,仔细研究了很久,一步步地推敲改进,又反复做测试,才勉强能达标。

说白了,工业生产这是一套体系标准,里面都是细节,一个细节不到位就可能出大问题。

中国人习惯集中力量办大事,能造出来原子弹,但在这种细节上,还差得远,暂时根本没有底气和日本人叫板。

这也是为什么乌桃在采购配件问题上姿态硬不起来,没那底气肯定要被人拿捏,等哪天自己的工厂生产产品质量超越了对方,那才是真得能拍桌子谈了。

可国内生产制造起步低,国外多年的工业积累,这不是基础薄弱毫无经验的三合所能超越的,也不是一个两个有才华有技术的人能够改变的。

所以他们并购和合作,花钱去买技术,去买经验。

香港也面临产业链升级,正好自己把这个活接过来,接好了这一棒,不光是自己这一代,也许下一代都有了活,可以靠着这个好好地发展起来,能挣几十年的钱。

几十年后,自然有下一代人去想下一代的办法,发展到位了,产业链也就升级了——不过这也许不是乌桃所能看到的了。

这一天的工厂里格外热闹,乌央乌央都是人,各路媒体朋友,陈通招呼着人到处走,彭文元早就回来了,只不过那神色不太好,看着乌桃的时候总是有提防,还特意问起来公司和叶蕴年合作的事。

乌桃也就没理会,她在香港忙了这么久,忙里偷闲时,也查了一些别的事,慢慢地想通了一些关键。

彭文元见此,也就和陈通一起招待客人了,所有的人都在忙碌着,说说笑笑,接受采访。

一直到了天晃黑时候,终于媒体差不多要散了,陈通安排着记者和各路朋友,自然是要派车送,还有伴手礼,准备周全,回城后还有饭局,吃吃喝喝的。

至于乌桃,倒是可以撤了。

陈通私底下和乌桃说:“让陈慧找辆车,送你先回家吧。”

最近乌桃确实忙,从前往香港谈妥了意向,之后紧锣密鼓的谈判,再到今天生产线交接转移,这其中最劳苦功高的就是她了。

乌桃:“好,给我找辆车,我自己的车在中关村。”

正说着,乌桃却接到了叶蕴年的电话。

他说他有时间来接她,问她在哪儿。

乌桃抿唇笑了:“我正好打算回家呢,在上地。”

叶蕴年:“那我去接你,我开车过去,估计也就二十分钟不到。”

乌桃:“好。”

陈通一看乌桃这样子:“是我妹婿吧?”

乌桃噗地笑出声:“是。”

陈通啧啧叹息:“我早看出来了,就香港那个姓岳的,眼睛老盯着你,不过咱们乌桃哪看得上他,他估计觉得自己还挺了不起的,其实在咱们妹婿跟前,还不够瞧的。”

乌桃也只是笑而已。

陈通今天喝了一点酒,话多:“乌桃,我们认识好几年了,看到你这样,其实我真心高兴,你接到妹婿的电话,整个人感觉就不一样了,这可能就是爱情的味道。”

乌桃:“也许吧。”

陈通:“回家吧,好好休息,最近你辛苦了,不过你干成了一桩大事,放你几天的假,好好地和我妹婿玩去!”

乌桃点头:“好,过去这两天,你也好好休息。”

陈通:“我还没法,今天这酒局估计就得喝趴下。”

女王不在家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