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安女帝/我在古代直播当女帝(259)

作者:橙汁感谢

“那五郎,可是想要喝酒了?小人去为五郎拿酒!”

薛程点点头,舔了舔干裂的嘴唇,肚子里酒虫馋的不行。

他回京路上带的最多的行李就是酒。

薛程被沈罗珏贬黜后,成日里与酒相伴。他的正妻每次见到他喝酒,就会劝诫他莫要贪杯,使薛程烦得不行,干脆自己一个人带着酒上路,让正妻一行人在后面慢慢走。

也不怪仆从觉得他失了世家子的风骨,他现在的所作所为,就是自甘堕落!

这一喝,就在梁城呆了三天,三天后路上雪化开,薛程本来要上路,谁知道喝的太多,下楼的时候踩空了,直接把腿给摔断了。

摔断倒是不碍事,反正一路上他都是躺在马车里,又不用他走路。

但是薛程身上磕的青紫一片,最严重的就是先着地的右脸,肿的像个猪头,疼得不行,别人来抬他,他嘟嘟囔囔个不停,若是以此尊容归家,那他会成为今年薛家的笑话!

薛程打算留在梁城养养伤,常言道伤筋动骨一百天,断骨之伤肯定要养到明年去,薛程哪儿能停留那么久,思来想去,他打算留在梁城等妻子,顺带把脸上的青紫养好。

省的回去被父亲看到,又被骂。

薛程决定留下,此刻的他并不知道,这件事会成为他余生中最后悔的一件事。

沈罗珏是皇帝,她决心要办的事情,只要能吩咐下去,就一定会以最快的大庄速度完成,比如她想要的活字印刷与改良造纸术,很快就有了成效。

沈罗珏有活字印刷的原理,弹幕上抄来的步骤堪称手把手教学,只要是认字的人,就不可能看不懂学不会。

就是改良造纸术,至少需要百天以上,才能看到第一批纸,而且在冬季,造纸用的材料也不好收集,多半是要到年后才能正式开始动工了。

因为卡在了造纸术上,所以沈罗珏的民报第一刊肯定不能传遍天下了,她最多是自费花钱,在京城以及京城周边送去几份,当是让百姓们提前“尝尝鲜”。

因为是“尝鲜价”,所以价格定得很低,一份民报只要十文便可。

这份报纸,在腊月五号发售,经由驿站的小吏,传遍京城与京城附近地区。

相比民报的造价,它的售价定的非常低,要知道时下最便宜的启蒙书籍,一本几百个字,就要一二两银子。

一份民报是六大张,一张是后世四开纸大小,只印刷一面,买回去可以在另一面作为正常练字的纸使用。

上面墨迹清楚的印刷大片文字,分为三个板块,杂闻、农事与政事,政事占比少,主要是说了下近期政府的一些动作对民间的影响,沈罗珏提到了修路的事,算是宣传一波,让人们能更清楚的认识到修路的好处。

农事则是一些种地的小技巧,她主要宣传了一下高产水稻,红薯就算了,红薯还是要小心些种。

杂闻占最多篇幅,就两个故事,前一个故事是民间小故事,用以寓教于乐,短小精悍有思想。

而第二个故事,则是记录了一些大家族里纨绔子弟的行径,第一版民报中,沈罗珏让薛程上报了。

她非常贴心的给薛程用了个别称,叫他五长史。虽然整个京城,庶子出身,排行老五,官位还是长史的中年人,就薛程一个。

比起后代的报纸,第一版民报显然非常简陋,因为印刷条件不足,没办法印出像后世那样的蝇头小字,而且它还不能保证一天一张,在新的纸做出来之前,沈罗珏最多承担一个月出一张的开销。

但是它的意义非凡。

它上面第一次出现了标点符号的使用,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能让民众看到更辽阔世界的途径。

价格的昂贵让普通人根本买不起,先购买民报的,是京城附近的茶楼酒馆。

在商人可以通过捐赠让子嗣脱离商籍,去读书习字后,商人们对知识的追捧热情一下子就被引燃了。

茶楼酒馆里的说书先生们闲得无事,开始念民报上的文字,然后他们通过民报,看到了很多不一样的事物。

正如沈罗珏所想,杂闻板块是最受欢迎的板块,谁能拒绝八卦吃瓜的快乐呢?

这年头百姓在精神上的粮食显然是不够的,能出现一个有意思的小故事,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都很喜欢听。

而那个真实事件改编,京城某个大世家家中纨绔子弟的人生写实短文,更是让无数百姓听了一遍又一遍。

以前他们只能幻想大人物们的生活,平民以为皇帝是用金锄头锄地,住在不漏雨的屋子里,大臣们每天能吃饱饭,穿一身没有补丁的衣服。

现在他们从报纸里,看到了真正的大家族是什么样,雕梁画栋的亭台楼阁,金银珠宝装饰的生活,绫罗绸缎穿在身上,他们不需要种地,他们自有无数的钱财可以挥霍。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