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事里+番外(185)

作者:黄小邪写桃花

其实,初入城市读书,小月的心里本就充满了失落和自卑。

纵使姐姐早有准备,给她做了新衣,可是城乡的差距又岂是两件衣服可以遮掩的。

小月观察过宿舍里的女孩,在她连洗面奶还没用过的时候,别的女孩已经是瓶瓶罐罐,什么收缩水,面膜……她之前连听都没听过。

在学校,城乡孩子的差距泾渭分明,哪怕后来都穿上了统一的校服,也依旧能一眼看出来。

像小月他们这些农村考进来的孩子,大多皮肤粗糙,拘束沉静,虽然个个都是学校里百里挑一的学霸,但都被高压学习摧残的一脸菜色,苦大仇深的样子。

但城市的孩子就不同了,他们大多皮肤白皙,性格活跃,嘻嘻哈哈,打打闹闹,有着一种轻盈的快乐。

虽然学习的压力人人平等,但是至少他们的学费不用举全家之力债台高筑;

不用为每个月一百来块钱的生活费发愁;不用从牙缝里省着精打细算,连一个馒头都不敢多吃……

所以,他们自然没有太沉重的物质压力。

所以,他们可以戴着耳塞,听着周杰伦;他们可以拎着篮球,聊着计算机;

他们可以随手买了零食饮料,大方的和大家分享……

在市一中,对这些少数派的农村学生而言,虽然高中只是求学路上的一个跳板,一个考入大学改变命运的跳板,可是他们首先要面对的就是心理上的巨大落差。

如果说之前在初中,他们还能不在乎差距,毕竟大家都是差不多的家境,都是差不多的条件,偶有一两个有钱人,也不过是徐天那样的少数派。

而且,在以往的学校里,他们被老师器重,被同学羡慕,还是很有一些优越感的。

但是,到了一中,这种优越感就完全没有了。

这里多的是狠角色,多的是尖子生,各有各的英雄过往,各有各的突出特长。

不说别的,只是城里同学的英语口语,和他们农村孩子这些土味英语一比,他们就再也张不开嘴了……

更别提一些出过国的,去过大城市的……有些东西,更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不得不说,只是见识和经历这一块就望尘莫及。

想到这些,小月又沉沉的叹了一口气。

父母不识字,但从小鼓励他们求学,只说让他们读书,就是为了有朝一日摆脱家里的那两亩薄田,风不吹雨不淋,吃个公家饭……

如今,走出林家湾,小月才知道,原来世界这么大……

刚才看到大亮哥载着一个女孩一闪而过,也不知道那个女孩是如何的家境,又会不会嫌弃他呢?

看着车窗外的树影婆娑,小月的心里百味陈杂。

——

客车在摇摇晃晃了一个多小时之后,终于到了三里岗。

下了车,小月背着书包,赶回林家湾。这条路,小时候上学走了无数遍,今日再走,竟然有些不同的感觉。

还没到家,路过村外自家的棉花田时,小月一眼就看到了母亲正在地头摘棉花。

地上摊着一个大麻袋,摘下来的棉花已经堆成了一座小山,父亲正把这些棉花装了起来。

小月放下书包,挽着篮子就下了地里。

看着女儿回来了,林成孝很是高兴,“小月回来了,先歇歇吧,今天的差不多摘完了。”

“小月饿了吧,把地头这些摘了咱就回家,妈给你蒸馒头吃。”柳丰瑞看着懂事的女儿也很欣慰。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们从来不问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一是他们问了也不懂,二是对自家的孩子很放心。

勤勤恳恳,努力种田,争取给孩子交上学费,让每个月的生活费有着落,这是他们唯一能做的。

晚上,母亲给小月蒸了馒头,炒的南瓜菜,还有自家酿的豆酱。小月吃的香极了,一口气吃了两个大馒头。

晚上一家人坐在一起择棉花的时候,小月听父亲说,因为棉铃虫太厉害,今年棉花的收成并不好,也卖不上价钱,明年就换种辣椒了。

这两年,林家湾原本固定一年两季的农作物总是变来变去。

除了一季小麦雷打不动,秋收的经济农作物从棉花变成辣椒,从辣椒又变回棉花,似乎总也找不到合适的出路。

虽然总体来说,庄稼地里的收成是越来越高了,尤其是地里的小麦,如今产量猛增,可是除了温饱不愁,粮食根本卖不上价钱。

一年到头就指望这秋季的经济作物挣点钱,供孩子们读书,可不是天灾,就是虫害,即使赶上偶尔收成好了,卖的价钱又低……交了农业税之后,还是一贫如洗。

夜深了,一家人还在昏黄的灯泡下择棉花。趁着天气好,赶紧择出来了晒干收起来,要不棉花捂霉了,就卖不上价钱了。

上一篇:一声梧叶 下一篇:修真从入门到放弃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