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文豪+番外(64)

作者:三春景

“不行了不行了。”虽然这么说着,刘盈盈在报馆里走动的时候却是脚底带风。

一般来说《朝日报》的发行量是一万八千份左右,之前因为《海上归来记》已经暴涨到两万份了。这次《海上归来记》大结局,而且是一整回文字一次性发表,报馆有准备,和印刷社商量多印了两千份,也就是两万两千份的数量。

然而没有想到,知道这是《海上归来记》大结局的一期,光是各个分销点拿报纸的数量都不止两万两千份了。

报纸印刷和书籍印刷不同,使用的是活字。幸亏这个反馈来的早,活字还没有收拢,接到消息的印刷社重新铺纸印刷,紧急加印了两千份,这才算勉强满足了市场的需求。

在报社这种地方,地位取决于职位,也取决于所属报纸。日报当然不会直接和旬报、月报比销量,可是自身的销量也是有指标的。这次《海上归来记》大结局等于是给上头放了一个卫星,至少让他们知道,日报的市场还没有到顶呢!

然而这就是表面上好看,这么高的销量很多都是给苏州或者周边有兴趣的读者代购。一般情况下,除了嘉定本地,谁会对《朝日报》这样的嘉定本地日报感兴趣?

有这样的卫星放出来,刘盈盈是又高兴又可惜,高兴不用解释。可惜当然是因为《海上归来记》已经完结,最怕后面报纸销量断崖式下跌。

想到这一点,她偷偷将连翘拉到了外面:“乔琏先生,新的小说如何了?”

“已经攒了二十来回的文字。”连翘顿了顿,接着道:“书名暂定是《宦海》。”

第32章

苏州城,这个古老帝国最大的两个城市之一,唯一能和他比肩的只有这个国家的首都了。只不过相比首都的僵化与死气沉沉,苏州这座城市却是生机勃勃,充满了活力。

对于苏州的年轻人来说,最流行的居所不是深宅大院,那代表的是老一代人的生活。他们最喜欢的是能够独立居住,在闹中取静的巷子里置一座小楼。如果预算更丰一些,能够拥有一栋河房,那在年轻人的小圈子里就算有派头到家了。

这些年轻人最喜欢的就是在临街的窗户后摆上躺椅小几,几样时鲜小菜,一壶温酒,看着街上的风光就能逍遥一个下午。若是还有闲钱,自可以买上几样菜肴,邀上三两个朋友,再招来后面半掩门的私娼唱曲儿——快活地给个神仙也不换。

苏州有名的文人‘西湖客’许文华的宅邸就是这样的一处河房,他在城外的大庄园是租的,只有苏州城的河房才是他真正的宅院。

这河房不大不小,上下总共三层,门脸也是三间。不过在这主楼旁边还有一座两层两间的小楼,这是他专门工作的所在,朋友来了再怎么闹都是不能来这里的。

“这个时候才起来?”朋友拜访的时候笑着调侃了一句。

这个时候已经是巳末了(接近上午11点),以古代人的作息来说,确实很迟。

刚刚起床换上常服的许文华打了个呵欠,眼泪都快出来了,“可别提,昨日有人借了我的屋子玩耍,请了一班朋友,还有几个唱的在一旁,闹到了后半宿。我睡不得好睡,躲到书房里看书去了。”

“哈哈哈,还有你许文华躲人的时候。”

许文华这个人完全就是天使与魔鬼的混合体,世人爱他的才华,倾慕他的文思。报馆看好他能挣钱带来利益,朋友则是喜欢他爱玩会玩,对朋友很够意思。但是,他拖稿一流,常常放读者和报馆鸽子是真的。嘴巴最毒,当他的朋友首先要有不被他刻薄死的觉悟也是真的。

这样的人往往讨厌他的人和喜欢他的人一样多,大概他平常太厉害了,所以大家躲他还比较多!

许文华‘呵呵’一声,翻了个白眼不去理朋友。然后去翻看起桌上的一大摞报纸——他自己就是报纸小说作者,所以对报纸的关注度比较高。凡是苏州还不错的报纸他家里都是订了的,每天有仆人按照他的阅读习惯从上往下排列叠好放在餐桌上。

上面的是一些他比较关注的报纸,翻阅的比较慢,后面显然就不在乎了,一时之间翻的哗哗作响。

别人看一份报纸也要花些时间,他这里翻完一大叠也没有用多长时间,显然是很不耐烦了。他用相当不可思议地语气对朋友道:“这些报馆什么时候变得这么不求上进了,就这种玩意儿,是想糊弄谁呢?”

“...一半内容都是广告,呵呵...”

“咱们苏州的报纸一向是如此,难道你才知道?”朋友也是够了解许文华了,根本不因为他的挖苦动一下眉毛,即使他自己也是报业的人。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