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文豪+番外(506)
连翘小手一挥:“做得好就要夸呀!”
说着开始背诵《金钗记》最新的一回,是闺阁中姐妹赏雪联诗,这一段写的极精彩极有美感。所有人都觉得连翘绝对是读了很多很多遍了,不然不可能这样流利地背诵。也是真的非常喜欢...背诵地真有感情。
至于许文华,虽然极力保持着自己的冷静,想说明自己不是因为这一点夸奖就会得意的。但是那完全止不住上扬的嘴角已经说明了一切。
等到大家安静了一些,各自和人谈话、消遣的时候,许文华这才蹭到连翘身边,低声问她:“你怎知道这是个悲剧。”
第252章
你怎么知道这是个悲剧...嗯嗯嗯,就看出来的啊。类似于《红楼梦》的故事,前面虽然写的花团锦簇,但是那种时不时暗示一下大厦将倾的感觉,这不是很容易就能看出来的吗?
主人公都说出‘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之类的评语了,只要阅读理解没有问题,这种结论应该是顺理成章的吧。
连翘一边回忆《金钗记》的内容,一边无所知觉一样地将自己的推理说出来。完了之后又开始兴致勃勃地讨论起小说中的种种伏笔、隐含深意、人物原型。
在后世《红楼梦》一本书就发展出了一门学问。‘红学’。对于一个中国的文学爱好者来说,没有读过《红楼梦》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情。再加上电视节目、各类书籍的熏陶,或多或少都会知道一点《红楼梦》隐藏在故事情节之下的东西。
连翘本身就是文学爱好者,又非常喜欢《红楼梦》,对于红楼最有名的批注,脂砚斋的注释,也就是‘脂评’是非常了解的。再加上红学家们对《红楼梦》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探索,连翘现在只是照葫芦画瓢,用分析《红楼梦》的方法分析《金钗记》就已经能得到很深的含义了。
“...《金钗记》中贵族少年少女居住的地方便是幻想出来的理想国吧?最洁净、最美好,等到他们长大到必须婚姻嫁娶,面对外面的世界的时候,故事就要结束了,而且必须是要以毁掉的方式结束——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永远保有那种洁净。”连翘一只手支着下巴非常自然地说出这些。
死亡能够让很多东西永恒,这是后世小说中常用的一种手法。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许文华其实是一个非常温柔的人,为了保护纯洁...所以将人物写死了。
完全的浪漫主义。
连翘是这样想的,于是也是这样说的。说到后面她就接近于喃喃自语了,根本没有注意到许文华已经从最开始的得意洋洋,变成了别扭的不好意思,最后变成了怔然。
很多人会称赞许文华,许文华甚至有着‘才压江南’的美名,他这样的人从来都是在鲜花和掌声中成长起来的。他缺的其实并不是赞美,他缺少的从来都是一个能够完全了解他的人,而不是一些浮于表面的‘赞美’。
了解他下笔时的用意,了解他的思想,了解他的灵魂。
连翘一直能做到这一点,从一开始就这样了,并且丝毫不费力气。这个姑娘不会知道的,她每次只是非常自然地说到许文华和许文华的小说相关,对于这个年轻人来说确实一场真正的暴风雨。
夏天的暴风雨,狂风大作、大雨滂沱。
“说的真好!乔琏先生还可以给许先生做个批注呢!”忽然有人提出了这个建议。
连翘在说对《金钗记》的评价的时候,除了许文华之外,也有其他的人在听。在场的都不是什么不懂行的,自然明白连翘对《金钗记》以及许文华的了解是远超众人的,或者说从某种程度上也超过了许文华本人。
这听起来很奇怪,读者对小说的了解超过作者本身什么的,但这不是不可能的事情。仔细想想就知道了,很多作者在写小说的时候其实并没有考虑地太深,只是顺着自己的感觉就写下来了。有的时候人的感情比理智要快一步,小说作品中呈现的感情会让作者本人都吃惊呢!
最典型的就是很多自传型作者了,其实他们很多都是截取了自身,或者身边人的经历,然后写成的小说。他们有的只是有感而发而已,实际上自己也说不清楚自己的作品中到底隐藏着什么。
不过这种程度的了解并不容易,也不是遍地都能找到——这就好像有一个人比你自己都要了解自己一样。不是找不到,只是很难而已。
但是如果是连翘做到了这一步,那倒是没什么好说的。不知道为什么,随着和连翘交往越来越深,大家都觉得连翘是那种做出什么来大家都不会觉得稀奇的人了。就好像只要她想要去做,就什么都能做到,完美地契合了她的小说风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