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文豪+番外(216)
但是《多情种》不同,他本是以‘西湖客’许文华的眼光去读,然而读到其中,不知不觉他已经变成一个普通的读者了。读完之后甚至也眼睛湿润,心中郁结一口气,似乎被一块巨大的石头压着。
他念念不能忘怀字里行间说的,乔五爷哪里都抓不住他的‘蓉儿’,最后扑到在地,宝冠也跌落下来,头发覆面,只有眼睛透过头发的缝隙看着外面。然后撕心裂肺,大概是绝望到了极点的一句‘蓉儿’。
日有所思,也有所梦,以至于晚上梦见这一幕,被那一双绝望的眼睛看到背后发凉。人是被惊醒的,醒来之后全身是汗。
朱敏也不是一定要追究许文华为啥熬个半宿,他又不是许文华他老妈子。于是自己三扒两咽吃完了早饭,就捧着一杯茶舒舒服服看起了今天的报纸。至于许文华,他还心不在焉地吃早饭呢,不过他好歹记得让小厮把书房写好的稿件拿来,让宋文静能检查一遍。
看到今天的报纸内容,朱敏激动地一拍大腿:“哎哟!今日算是活的久了见到稀奇事,没想到这位老爷子还能出来说话!”
宋文静本来正在审稿,不过许文华这个人写小说,要么懒惰的很了不写。一旦去写,出来的东西都是不错的,基本上检查还是很简单的,只要大概看一下就行了。正收拾稿子呢,听到朱敏这样一惊一乍,手上一抖,差点把稿纸撕成两半。
心有余悸出了一口气,不免朝罪魁祸首看过去:“什么东西,值得这样一惊一乍起来?”
宋文静看完了那一点文字,把报纸推了过去:“喏,你自己看!”
宋文静一看那文字作者的落款就倒抽了一口气:“这是假的罢!这位先生多少年不说话了!”
这是一位和写《唐门虎子》的蓬莱居士同时代的小说作者,也可以说是小说业大发展起来时的第一代作者。当时随着《唐门虎子》大爆发,各地都开始涌现出小说作者。有的人淹没在历史的浪潮中,有的人则是大浪淘沙始见金,成为时代的金子。
这位老先生就是小说业内的第一代中有数的大神之一,今年已经七十岁了,也是硕果仅存的几位第一代作者了。
别的地方不说,至少在苏州这一亩三分地里数他的的辈分最高,江湖地位最出众。虽然没有什么实质上的权力,但是他说一句话,整个小说界的人必然都是洗耳恭听的。
这一位前辈大概也是知道这一点,所以为人非常低调,基本上不在报纸上说话。而和身边的人说话,也很少评说如今的后辈如何,如今的小说如何。
他知道自己语言的威力,如果批评了一个人或者一个人的作者,那么这个作品和作者就要落入到万丈深渊了,说不定就要毁了一个年轻人。如果赞扬了一个作品或者一个年轻人,那也是不好的。大量的赞誉会堆积到这个后辈身上,甚至超过对方能负担的,过多的荣誉有的时候和过多的毁谤一样,都是能够毁掉一个人的。
这么多年风风雨雨下来,老人家对世事已经看的很透彻了。
宋文静脱口而出就说这是假的,但是他心里知道这肯定是真的。就算是哪张报纸想要搞噱头,用了一个同样的笔名发布文字,也不会用这位老先生的。这么做是能够博眼球,然而博眼球之后就准备付出代价吧!
不用等大佬说话,大佬的追随者就能乱拳打死。而说到追随者,如今业内举目望去简直遍地都是!这大概就是红的早、资历深的好处了。
“‘直到《多情种》,到底告诉我们,打动人或许难得,但是在这个世道依旧是能够做到的’,先生还真是...先生不是怕自己的夸奖会捧杀后辈,从来不说这些的么。”朱敏真正不可思议了。
这篇文字其实主要就是为了说乔琏,说《多情种》。虽然这位老先生的本意是说如今的小说越来越浮躁了,总是想要往奇、趣上面去,热热闹闹一大堆,然而在感人上面对当年已经多有不如了。但是拿出来做例子的就是《多情种》,对于作者更是不吝夸奖。
这真的太反常了。
那份报纸原本就是许文华看过的,许文华轻轻哼了一声:“所以说你们不如老前辈通透,‘有多大的才能,就能顶得住多大的毁誉’。”
‘有多大的才能,就能顶得住多大的毁誉’,这其实是《宦海》中的一句话,算是名台词吧。这里许文华的意思不过是人家老前辈已经看出来了,乔琏是有大才的,他的一点赞美根本无法压垮对方。
当然,许文华自己是不会直白的承认这一点的,所以只有这样一句话。然而这并没有什么用,在场的两个人,宋文静和朱敏都是足够了解他的那种。对视一眼都笑了起来——就为了许文华这一点‘不诚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