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文豪+番外(121)

作者:三春景

错的永远都不是读者,错的是不懂其中奥妙与规律的作者。

连翘当年通过这一段经历度过了她的蜕变期,摆正心态之后能够以更加客观的角度审视那些她曾经看不起的题材、套路、写法...总之,都是命运的选择...?

而现在一个名叫彭冬生的古代少年遇到了相似的困境,情况就截然不同了。

彭冬生从来没有认为写小说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他的脑子里有很多奇思妙想,他认为这些奇思妙想比大多数正流行的小说都要好,曾经也想过要不要写点短文投稿赚点小钱。但是总是因为这样的那样的原因,最终只是想想的。

现在真的决定成为作者写小说了,一开始确实是踌躇满志的。满心打算写一个自己觉得超赞的脑洞,一定会一鸣惊人的。

但是写了几百个字以后完全不一样了,白纸上的文字就好像是在嘲笑他曾经的雄心壮志。

本质上而言,写作其实是一个熟能生巧的技术活儿。除开极少数天赋异禀的,绝大多数的人都要经过长久的训练和练习才能熟练掌握这一技能,达到想写什么就能写什么,将自己脑子里的画面变现。

至于说能够名留青史的大文豪,他们是在有这份技术的基础上,脑子里的脑洞也格外出色才成功的。

摆在彭冬生少年面前的问题是,他明明想写的是一个诙谐逗趣的搞笑故事,可是经他的手写来只是干巴巴的。甚至文字就像根本不听使唤一样,他想写的东西完全没有表达出来。

这本身没什么,新手大都这样,但是于这个一开始雄心万丈野心勃勃的少年来说,那就是一个不小的打击了。

后来他又进行了几次尝试,最终只能丢开笔,无力地承认:他并不是什么天才,他只是芸芸众生中一个非常普通的人。

如果彭冬生是来自于一个普通的家庭,至少还能有一个家给他依靠。那么他或许会放弃这一行,也或许会听从来自前辈经验的传授,不断练习,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偏偏他不是,所以他没有选择这两条路中的任何一条。他想要出人头地,想要当人上人,同时他什么本钱都没有。他清楚的知道,目前看来当小说作者已经是他最容易获得成功的路径了。

所以他选择了一条路走到黑,当小说作者,却不是默默积累写作能力。

如果选择这样做,时间实在是太长了,根本无法解决已经摆在面前的经济困境。而且如果十几年都不能出头,他可能都支撑不了那么久。再说了,真的积累了一定的写作才能又怎么样,很有可能不过是平庸作者中的一个,距离他的期待已久相去甚远。

当作者这条路,王道走不通了,那就换成邪道吧。

邪道这一条路走的人很少,但这么多年了还是有不少前辈的。这些前辈的手段为彭冬生指明了道路,考虑过具体每一种手段,彭冬生最终决定写模仿文。并且在精心的挑选之后选中了《宦海》。

通过彭编辑他很快被认识了一些编辑,那些大编辑他没有想过要去联系,因为那些大编辑和他们所在的报纸也看不上模仿文。最终经过筛选,选中了他现在的编辑,入行好几年了依旧是一事无成——他曾经最讨厌的哪种人。不过现在的情况,这种人才是最好的合作对象,因为他们也无比渴望改变困顿的现境。

他开始在小报上连载《宦海》的模仿文,一切确实如他所料。报纸的发行量很小,几乎没有人看过那篇在嘉定地方县城日报上连载的小说,所以也就没有人发现这是一篇模仿文。

很多模仿文都是这样的,他们规模小,不容易被发现。或者被发现的时候已经很迟了,该赚的钱都已经赚到了。

这件事里最大的意外大概是东华书社开始在整个江南地区发行《宦海》的单行本,这是彭冬生没有想到的。要知道这种一边连载一边发行单行本的待遇,只有真正的大作者才会有的。

《海上归来记》和《宦海》都是一时之选,质量上佳,可是这也无法改变原作者乔琏没有什么名气的事实。

实际上也确实是这个意外让事情走向了彭冬生无法控制的局面。

第62章

彭冬生原本的计划是通过《宦海》的模仿文赚一些钱,然后也能弄到一些名气,虽然这个名气黑红参半。不过后世总结的很到位,黑粉也是粉,最怕的不是争议,而是无人问津。

然而《宦海》通过单行本迅速地在苏州爆红,让原本很少的读者变得受众非常广。这样隐藏起来的模仿文很快就无所遁形,立刻被人发现了。

其实一开始的时候读者并不清楚谁是谁的模仿文,就算《宦海》的连载进度稍前也不能说明什么。但是业内的人是很清楚的,另外东华书社可不好惹,所以事情很快就传播开来。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