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执皇子被我二次清除记忆后(54)

作者:若九心

这些日子,一提及七皇子,上官逸便面色不佳,施陵已然是摸清了主子的脾气,在上官逸发怒前,施陵熟练地接着话,又道:“半个月之后,蜀州匪患之事便会上呈天听,那匪患之事一出,朝中必有动静,届时,殿下便无需为了七皇子而忧心了。”

上官逸听着施陵那话,难得有些漫不经心,那眼眸只直直看着合霖山的方向,也不开口,半晌,等到初璃一行人下了合霖山,两辆马车背道而驰时,上官逸方才收回了视线。

上官逸转过身,最后看了那合霖山一眼,随后头也不回地,离开了山林。

*

初春气候不佳,自合霖山回来后初璃便一直在府中待着,原本也无事,只是在半月后却听闻了一个消息。

初璃连椅子都坐不住了,径自站起身道:“你说什么?陛下竟然派秋朔去蜀州?一个月后便启程?”

白珩面色凝重,道:“不错。”

今日上朝,陵郡之官李邛的奏折经过层层上报,最终将折子递到了皇帝面前。那奏折言明,蜀州天灾,流民作祟,许多流民为了温饱,竟是不惜占山为王,抢占地头。

地方官员不作为,导致蜀州附近的城镇屡遭匪徒抢劫却无人管制,城中居民怨声载道,对皇朝早有怨言,竟是到了不得不由官府出面平息怨气的地步。

且匪徒嚣张,仗着无人管制便愈发横行,已将手伸到了隔着一座城之遥的陵郡,大有往外扩充势力的架势。

此事一出,朝臣皆哗然。占山为王是民间事,但扩充势力抢劫民宅便是朝廷之事,分明是远离皇城,却出了这种事,若是放任下去,期间后果,那简直是无可估量。

皇帝脸色铁青,直将那奏折扔在地上,怒道:“蜀州匪患之事已半年有余,这半年间蜀州百姓如临水火,为何这么大的事,半年间竟无一人上报?州郡之官都是些酒囊饭袋吗?”

皇帝正在气头上,那话说得朝臣皆畏惧地低下了头,唯有首列的丞相执笏出列,道:“陛下,臣以为,蜀州匪患起因既为天灾,那么需得两相考量,其一为赈灾,其二则为镇压。”

丞相道:“赈灾一事,蜀州毕竟远离皇城,朝廷拨粮路途遥远,加之现下天气严寒,自皇城运送至蜀州,难免生潮,可从州郡征集,运粮入蜀州,期间派钦差督查,可保州郡不会因征粮一事拖泥带水抑或是以次充好。”

丞相顿了顿,又道:“而镇压一事,蜀州匪患迫在眉睫,事态紧急,需得尽快拟定出征人选。”

皇帝似是对丞相之言很有兴致,道:“那丞相以为,镇压匪徒,谁可担此重任?”

丞相不偏不倚,道:“臣以为,论行军带兵,如今暂留皇城的白少将军当属上乘,但蜀州那处形式与边域不同,又是流民占山为王,不可同军士一般对待,因而白少将军派不得,需得选州郡之将。”

丞相又道:“依臣看,赵苛将军行事稳重,早些年曾在蜀州练兵,对蜀州形势颇为熟识,又有州郡之将的头衔,派赵苛将军前去镇压匪徒,再合适不过。”

皇帝终是缓了神情,欣慰道:“爱卿所言有理,那除了丞相,其他人可还有高论?”

皇帝此言一出,朝中无比安静,片刻后,又有一官员出列,是为中大夫韩载,他执笏谏言,道:“陛下,臣以为,丞相大人所言自是顾及着方方面面,但蜀州匪患一事既由天灾引起,天灾降下,加之匪徒猖獗,蜀州及邻近州郡的百姓多有怨言。”

韩载又道:“赈灾是为天恩,镇压亦为皇朝之举,但除却此二者,还有一事需得慎重对待。”

韩载颇有深意地停了停,又道:“那便是,安抚民心。”

第27章 朝中举荐 除非,郡主与我成亲……

“蜀州匪徒作乱已久, 百姓早有不忿,镇压只是治标,赈灾亦耗在一时, 可民心已乱,需得皇恩安抚。”韩载说着, 冲皇帝行了一礼。

韩载随后又道:“依臣看,除却赵将军, 还可派一位皇室中人,前去安抚流民。皇室血脉昭示皇恩, 这是对蜀州莫大的恩赐, 此举, 百姓定会感念皇恩,伏首天/朝, 如此,方能保蜀州长久安宁。”

韩载说完,皇帝意味深长地笑了笑, 但却没有反驳,只道:“那众爱卿以为, 蜀州一行,派哪位皇子更为合适?”

安抚流民昭示天恩,这对皇子来说是仁义之举, 在彰显皇帝恩赐的同时,百姓定然也会对那位皇子感恩戴德,如此, 蜀州一行虽凶险难测,但谁若争得这前往蜀州的名额,那皇子在立恩威的同时, 亦能得民心。

这是一个十分难得的机会。

朝中各路朝臣蠢蠢欲动,都想为自家皇子谋取这机会,其中以支持九皇子和太子的两拨人马最为显著。

上一篇:第十二颗星 下一篇:阴夫难缠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