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当一名网红星际探险家(234)

作者:电转农杆菌

无论如何,姜祎成和白沅乘坐模拟1G重力的轿厢,启动了“天极光”空间站最大的一条机械臂。

轿厢动起来了,它环绕着空间站的主轴进行圆周运动。在切向加速的时候,姜祎成和白沅必须得用手抓着轿厢内部墙壁上的扶手,才能防止自己被甩到角落。

至于为什么不用安全带——当然还是因为观众就喜欢看“刺激”的。

等到切向加速渐渐减小,轿厢进入了匀速圆周运动状态,轿厢内的乘客感受到离心力模拟的重力也才逐渐稳定下来。为了照顾曾经那些“娇贵”的旅客脆弱的半规管③,轿厢的加速度很慢,从失重状态到1G模拟重力也需要将近半分钟④。如果是在以前空间站正常运行的状态下,乘客们通过磁力鞋把自己“粘”在地面上来维持正常的姿势,大概也只有像坐电梯那样儿的加速感。

等到模拟重力完全稳定,姜祎成和白沅松开了墙上的扶手。此时已经不用再推扶手短暂加速让自己惯性滑动,而是能通过鞋底与地面的摩擦力来移动身体——这是怎样熟悉而美妙的体验啊!

人类的身体结构就是为此而生的。智人在稀树草原上进化了数百万年,才进化出直立行走这样高效的运动方式⑤,显然不能因为要适应失重就完全抛弃了。

当然在星际航行时代初期也曾有学者认为,人类要适应太空殖民,将势必要抛弃一些为1G重力而生的身体结构,而以适应失重的结构取而代之,其中最要紧的显然就是运动方式。但是这一观点在之后的十年内就被否定了。

在人们能够方便地建造1G模拟重力转轮之后,也就没有人再在意普通人如何在失重环境中优雅地运动。失重环境下的工作能力再次被归位专业技能,正如其在地球时代末期的那样。人类文明中绝大多数非专业的普通人还是天然地适应且“沉迷”于1G模拟重力。

而在老式空间站里终于有机会到1G模拟重力环境,首先要做的当然是给观众们展示一下儿什么是“恰到好处的1G重力”。

白沅拿出了一条绳子,末端绑着一枚打了孔的玻璃弹珠。看样子这是他收的“古董”了,即使对于姜祎成这样地球时代出生的人而言,这玩意儿也算得上是“老物件儿”。

这个道具经常出现在深空引力的直播中,基本上但凡他去到非1G重力的地方,都要拿出这枚拴绳子的玻璃弹珠当单摆。深空引力的粉丝管这叫“祖传单摆”。

“一橙,能帮我计个时吗?”他转过头对姜祎成问道,“一分钟就可以了。”

这种问法对于CP而言未免显得有点儿太客气了,不过鉴于深空引力频道的风格向来高冷克制,“恋爱对象”相敬如宾也符合观众的预期。

姜祎成答应了一声,隔着防护服手套激活了自己左手上的智能手环。手环的激光发射器透过手套背面专门的透明窗口,把控制面板的画面投射到轿厢墙壁上。

她设定了一分钟的计时,在开始之前先给了白沅一个信号:“现在开始?”

在她点击“开始”的虚拟按键的同时,白沅也松开了单摆的玻璃弹珠摆锤。然而很快姜祎成的注意力就被控制面板上的消息提示吸引了。

有人给她发了通话申请,这不罕见,姜祎成在直播时会关闭消息提示,因此也就忽略了那些多少带点儿骚扰意味的消息。

然而有点儿奇特的是,这次给她发通话申请的,是星际开发集团的CEO,她破产之前的顶头上司⑥。

————————————

注释:

①沉默的螺旋:指大众在表达观点时的从众倾向,在认同某观点的情形下,如果该观点在环境中已获得广泛支持则倾向于积极表达支持,而如果该观点在环境中没有广泛支持或者(有可能)被广泛反对则倾向于保持沉默。

粉丝群体进行“控评”正是利用了这一传播学中的现象。即在环境中还未出现很多支持或反对声音时提前占领舆论高地,造成某一观点受到广泛支持的假象,而吸引“路人”中支持者的支持,同时压制反对者的反对。

②本文设定中是使一个较小的轿厢旋转,产生离心力而模拟1G重力,相比于让整个空间站旋转起来,这是较为经济可行的方式。

③半规管:位于内耳用于平衡和姿势维持的器官,三条管道内充满液体(淋巴),用于感知三方向上的加速度。

④附加设定(因与剧情关联不大,故仅放在注释中供参考):考虑到人头部和脚部的角速度应基本一致,该模拟重力轿厢的旋转半径不宜过小,此处设定在约20米左右。按照mg=mv^2/R,v=14m/s,加速需要将近半分钟,则加速度不到0.5m/s^2,这比一般居民楼电梯的加速度还慢。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