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明月(332)
虽然襄阳和安康相隔并不遥远。但是,却分属两个省,其间是没有直通班车的。
大家碰了很多钉子之后,明如星突然想到了马伯韬先生的随通行证给他的信函和悄悄话。他决定和方芳去当地驻军试试运气。
在仔细给方芳讲了马伯韬副主委国共合作和利用媒体的想法之后,方芳灵机一动说,咱们演个双簧……
老河口是没有常驻部队的。但是,客栈老板提供了一个重要信息,说前两天从襄阳来了好多军车和军人,现在就驻扎在离码头五六里的山里面,住的是临时搭建的帐棚,看来没有长驻的意思。
明如星两口子带了刚刚从上海读书回来的秦若梅和她的叔叔秦功珩。
让他们同去,一来可以壮壮声势,二来他们父女两个人都是见过世面的,知道对什么人说什么话,知道什么时候说什么话。
明如星、秦功珩二人是被哨兵带到长官那里的。
长官一看他们两个文质彬彬的,而且器宇轩昂,仪表不凡,就答应听他们说话。
明如星在向长官出示了马伯韬先生的信函后建议说:“事情比较紧急,也比较危险,我们在外面边走边说,您让警卫跟着咱们就是了。”
明如星带着边向来的方向走边和长官汇报了他们的困难和想法,就在长官比较为难,有点犹豫不决的时候,突然传来了「我是《梁州日报》记者,我要进去采访」的喊叫声。
长官让哨兵放记者进来了。
这也是个善于应对媒体的军官。他中断和明如星他们的谈话,先看起了方芳的记者证。在确认身份之后,又问他要采访谁?采访什么?
这些本不用动脑筋就能想到的问题,方芳的答案当然是设计过的。
她说:“我在梁州听驻军马师长说,有几个富裕的当地人家要接待一批从抗日前线迁移过来的老人和妇女儿童。
我立即赶到襄阳来迎接他们,想作个跟踪采访。可是,我今天早晨一打听,他们竟然早早地乘船离开了。
我们搭乘的马车师傅告诉我们,小船一天只能到老河口一带落脚。
到了老河口,好不容易找到了这些老人和孩子,可听说带队的到国军临时驻地求援去了。
这不,多亏这个姑娘知道你们驻扎在这里,我才在她的带领下贸然闯到你们这里来。情况紧急,我怕错过了报道国军弟兄帮助转移难民的好新闻,还请长官原谅!”
方芳一转眼珠子看着明如星问道:“先生就是迁移活动的领队明先生吧?”
明如星伸手分别和方芳、秦若兰握手打招呼说:“正是。记者小姐的消息可真够灵通的,不仅知道我们的行动,连在下姓什么都知道了?
不过,我要郑重地告诉大记者,我们可不是什么难民,我们是有计划的转移和保存抗战后备力量。您还是先采访这位长官吧!”
这么一来,长官边系风纪扣边调整了一下紧张的情绪说:“那咱们到帐棚里去说,我还要叫参谋长和副官来一起商量一下。”
明如星和方芳当然知道,这是他故意拖延一下时间,让自己想一想的招数,这也是应对媒体的必要手段。
来到中军帐,长官并不急于回答记者的提问。他先是让警卫员去叫参谋长和副官,又是亲自给客人们倒茶水,并关切地问起几位的情况来了。
他先自我介绍说:“本人姓李,湖北孝感人。”
方芳赶紧抢着用地道的汉口话说:“李长官是孝感的?我是汉口哩,咱们是老乡!”说着又把手伸过去再次和李长官握了握。
明如星介绍说:“这位是秦先生,这次行动中有他们家的孩子,请他一起护送的。我叫明如星,安徽冉州人,这次接待这些老人和孩子的糜先生和家父是故交好友,因此,由我来牵头组织。”
明如星看了秦若梅一眼,她立即站起来说:“小女子也姓秦,安徽人,和父亲一起在这一带做茶叶生意。那天路过这里,看你们这有许多人和车,这位记者问我,我就带她来了。希望没有破坏你们的纪律。”说完低着头,装着怯生生不敢坐下的样子。
方芳赶紧说:“不会的不会的,我是来宣传国军怎样关心百姓疾苦、热爱人民群众的,又不是来刺探军情的,能破坏什么呀?你说是吧,李长官老乡?”
大家轻松一乐。这时,两个军官喊了报告就进来了。
李长官请明如星把他们的想法重新叙述一下,好一起来商议。
他特意强调:“要知道,现在我国民革命军是讲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的。”
听完明如星的汇报,王参谋长先发话了。他似乎是在对李长官说:“咱们的队伍计划是后天才往西北方向开拔。而且,上级批准和路线是从武当山附近向北行进的,并不经过安康啊?”